< >

报告讲座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报告讲座 >> 正文

【预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航讲坛”第1讲:无证据之证——为一种弱证据主义辩护

发布日期:2025-09-28    来源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次数:

  主要内容:《实锤:证据在司法、政治及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误用》一书中提出“缺乏证据也可以是证据”这一核心观点,本报告将据此论证一种弱证据主义的合理性与适用边界,并通过分析知识论、科学哲学和具体实践案例,指出在某些严格条件下,证据的缺失确实能够提供认知价值,成为支持或反对某一假设的理性依据。本报告将首先廓清“证据”概念的哲学内涵,从贝叶斯主义知识论、证伪主义等视角构建弱证据主义的哲学基础,继而结合科学研究、法学实践和历史研究中的实例,详细阐述“无证据之证”的实际运作机制,最后划定这一理念的适用边界,强调背景理论的重要性和避免常见推理谬误的必要性。本报告意在表明,恰当理解“缺乏证据也可以是证据”这一立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人类认知的本质,也为我们在信息不完全环境下做出合理判断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工具。
  报告人:方环非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任中国知识论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等。主要从事知识论、伦理学、科学哲学、教育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主持人:杜坤林教授
  时间:2025年9月29日19:00
  地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河西校区原行政楼南楼)506室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