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全国书法研究生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探索书法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学理建构与方法创新,由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中国书法研究院发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共同举办的“寥朗观理·兰亭教育论坛暨首届书法研究生教育论坛”于11月15日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等八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研究生,以及绍兴文理学院领导与师生代表共100余人参加。

论坛开幕式在兰亭书法艺术学院举行,教育部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院长邓宝剑,教育部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天曙,教育部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虞晓勇,教育部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研究员于钟华,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戴家妙,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倪旭前,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向彬,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朱国平,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元国霞出席。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宋浩成,研究生院执行院长梁奇锋,蔡元培艺术与设计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兰亭中国书法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以及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代表参加。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孙仕龙主持。
宋浩成在致辞中介绍了绍兴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回顾了学校在书法教育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他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将有力促进书法教育的交流互鉴与高质量发展,并宣布论坛正式开幕。
刘小华在致辞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介绍学院作为全国首家独立书法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传播等方面取得的办学成就,他强调本次论坛旨在推动书法研究生学术规范、研究方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朱天曙指出,书法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技法训练的基础上深化审美、人文与跨学科素养,推动“诗书画印”的融通研究,鼓励青年学生以开放视野和扎实治学的态度不断提升学术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周展乐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了在书法学习与学术研究中的体会,表示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学术基础、坚守书法文化本源。
开幕式后,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研究生书法作品联展”。展览展示了三校研究生近阶段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成果,呈现了青年书法学子多样的学习路径与艺术取向。随后举行的主旨发言与专家论坛由张建军教授主持。
虞晓勇以《书法学术素养的养成》为题,强调研究需立足文史哲的综合视野,建立系统的学术理解。他指出,研究生阶段应兼顾研究与创作,在资料掌握、实践体验与学术讨论中夯实客观性、知识性与问题意识等基础,并在写作中构建清晰的逻辑框架以增强研究的系统性与说服力,同时鼓励同学们在创作与研究的互证中深化对书法本体的认识。朱天曙以《书法学术论文写作漫谈》为题发言,强调书法研究的根本在于扎实的人文学术素养,选题应“小而深”,在文献梳理、逻辑建构与观点提炼中形成学理自觉,并指出书法研究与创作应“同频共振”,以创作体验激发问题意识,以史论深化艺术理解,最终在诗书画印的整体视野中提升青年学生的学术能力。刘小华作《书法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发展》主旨发言,梳理书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在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国际传播与产教融合方面的探索,强调专业学位教育应坚持问题导向与能力中心,构建涵盖理论、技法、实践与创新的立体化培养体系,为新时代书法人才成长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在交流发言环节,多位专家围绕书法研究生的培养理念与学术训练展开探讨。邓宝剑强调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认为选题应源于创作实践与真实问题,培养体系需兼备知识结构、审美能力与研究意识。于钟华提出书法研究应关注“书”与“法”的双重面向,学术写作须做到主题明确、结构严谨、表达得体。向彬指出学术是艺术创作的内在支撑,无论专业学位或学术学位,学术训练皆为核心。朱国平以“定时、定心、定性”概括研究生形成问题意识的关键。王晓亮提醒警惕功利化倾向,倡导为学生营造有利学术成长的环境。元国霞鼓励学生保持想象力与探索精神,勇于试错。刘磊从跨学科经验出发,强调读书志向与持续积累的重要性,并建议书法学科在坚守传统基础上关注AI、VR等新技术带来的方法启发。
在总结评议环节,戴家妙指出,书法研究的关键在于严谨的学术起点与可靠的材料基础,当前尤需提升“确证能力”。他强调学术训练应回到阅读、记录、书写、表达的基本功,以扎实的文献理解与规范的写作推动研究深入。在论文写作上,他提醒避免材料堆砌,始终以问题意识为中心,确保论证清晰、语言准确,并可通过朗读与同伴试读检验质量。他同时呼吁在课程与制度层面为研究生提供更扎实的学术训练条件,以推动书法研究在传统根基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下午举办的“青年学术论坛”由刘小华主持。论坛分为三个小组,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与绍兴文理学院的青年学生围绕书法史论、碑帖考证、书风演变与当代创作展开交流,展示了三校研究生在论题聚焦、史料处理与艺术理解上的阶段性成果。
在论坛总结环节,邓宝剑教授对九位青年学生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强调论文写作应把握“明确问题、准确描述、合理解释”的原则,并提醒在题目聚焦、史料呈现与理论运用上继续加强,以提高研究的精度与学术表达品质。随后,戴家妙教授为参会研究生代表颁发论坛证书,论坛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

摄影:车骏基 陈婧 编辑:伍环 赵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