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作为2025阳明文化活动月重要组成部分的绍兴文理学院阳明剧社阳明文化传习展演在风则江大讲堂精彩上演。全国各地参加阳明心学大会的部分专家学者、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阳明文化传习研讨营的青年学子,以及绍兴文理学院师生600余人共同观赏了这场融学术性、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文化盛宴。校党委副书记黄坚出席活动。
本次大学生阳明文化传习展演由绍兴文理学院主办,校党委宣传部、共青团绍兴文理学院委员会、鲁迅人文学院、蔡元培艺术与设计学院(公共艺术教育部)共同承办。阳明剧社阳明文化传习展演的精彩演绎,使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阳明文化传习研讨营创新性地将严肃的学术探讨与生动的文化展演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研讨模式,使抽象的哲学智慧变得可感、可触、可亲近。

经典原创剧目《吾心光明》再现了王阳明在平定宁王之乱后,虽遭构陷、举世非之而不悔,最终悟得“致良知”之教,发出“吾心无我,无愧良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生命绝响的动人历程,深刻诠释了其崇高的精神境界。

今年首演的原创话剧《阳明弟子浚河记》则别开生面,改编自阳明先生散文《浚河记》,讲述了弟子南大吉任绍兴知府期间,面对豪绅侵占河道之困局,在王阳明心学智慧的启迪下,以“事上磨练”的实践精神,巧妙劝导、唤醒良知,最终成功浚通河道、造福百姓的故事,生动演绎了“知行合一”的实践力量。

情景朗诵剧《少年阳明》则聚焦圣贤初心,通过王阳明从幼年聪慧、少年立志到青年入仕的成长片段,展现其不凡的志向与追寻“成圣”之路的赤子之心。

这种寓教于乐、融理于情的传播方式,让沉寂于典籍的哲学思想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阳明智慧从书斋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真正实现了文化“传”承与践“习”的有机统一,为新时代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创新经验。

据悉,绍兴文理学院阳明剧社自2009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以话剧艺术为载体,深耕绍兴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积极探索对以阳明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剧社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千古一圣王阳明》《吾心光明》等系列原创历史话剧,已成为校园文化品牌。相关剧目不仅多次走进中小学,累计演出十余场,更曾受邀在2020年全国阳明心学大会上展演,并得到《中国艺术报》、浙江新闻、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平台的广泛报道,影响力深远。
近年来,阳明剧社成果丰硕,王阳明系列话剧作品两次荣获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获评2023年省高校原创文化推广行动作品,并于2024年入选浙江省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巡展巡演节目。在艺术创作之外,剧社坚持“研创并举”,引导大学生深入研究王阳明思想,社员们在“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成功构建了“习·研·创·演”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如今,阳明剧社不仅是绍兴文理学院活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也已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的特色品牌,持续为弘扬阳明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注入青春力量。
演出剧目内容简介
(一)话剧《吾心光明》:
原创历史话剧《吾心光明》为阳明剧社原创经典剧目,多次在校内外演出,一直深受观众好评。该剧主要讲述了宁王之乱爆发后,王阳明以苍生为念,一举荡平宁王叛乱。然而,王阳明的昭昭之心,换来的却是同僚嫉恨,天子厌恶。太监张忠诬其勾结宁王,王阳明一时举世皆敌,此时的他可谓历尽百死千难,而他也因此最终悟得“吾心无我,无愧良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致良知”思想。
(二)话剧《阳明弟子浚河记》:
原创历史话剧《阳明弟子浚河记》为阳明剧社首演作品,该剧改编自王阳明著名散文《浚河记》。明嘉靖二年的绍兴城内,富家大户长期侵占河道,致使水道淤塞,行船极为不便。新任绍兴知府南大吉力主浚河,然而当地豪绅赵四爷私建码头,侵占府河,导致河道堵塞、民怨四起。南大吉一心为民,为解决这一难题,遂请王阳明一同前往赵府劝说赵四爷拆除码头。二人巧妙地运用心学智慧,以“让檐街”等美俗故事循循善诱,最终唤醒了赵四爷的良知。在与阳明的师生对话中,南大吉亦领会到治理需存仁心,与老师共践“知行合一”。从堵塞的府河到通畅的水道,从赵四爷的固执私念到良知觉醒,从南大吉有心为民却遭阻到悟透存仁心之道。王阳明以美俗故事为媒,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唤醒良知人心。这份穿越百年的智慧,至今仍在告诉我们:存仁心、循良知、践行动,方能行稳致远。
(三)情景朗诵剧《少年阳明》:
情景朗诵剧《少年阳明》聚焦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从降生至入仕的成长历程,展现其生而不凡的圣人特质与一步步“成圣”的赤子之心。王阳明十岁吟诗作惊艳众人,年少时爱象棋、习兵法、闯四方,立圣贤之宏愿,两度科举落榜却始终保持洒脱。1499年,28岁的王阳明考中进士,踏入仕途,继续追寻成圣之道。作为中国历史上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的“真三不朽”者,王阳明自幼立志作圣人,他早年曾服膺于程朱理学,后得悟于贵州龙场,大彻于平宁王之乱,并最终成为一代儒学宗师和心学集大成者,而他传奇的一生正是开启于绍兴。
编辑:赵晗宇 伍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