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绍兴文理学院“青春讲堂”迎来了“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系列讲座的第十三讲,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冯建荣受邀讲授《绍兴的创新文化——从於越先民的四大发明与时代价值谈起》,引领师生探寻绍兴古代创新文化的辉煌篇章,解码其中蕴含的千年智慧。

讲座伊始,冯建荣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引,深刻阐述了“创新”这一高频词的重要内涵。他强调,报告中“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等重要论述,为探寻绍兴古代创新文化提供了时代背景与理论支撑。通过这一引入,冯建荣为整场讲座奠定了“以古鉴今、赋能当下”的基调,激发了师生对绍兴创新文化的浓厚兴趣。
追本溯源,冯建荣将目光投向了绍兴的先祖——於越先民。他通过细致梳理文献与考古资料,勾勒出“百越”部族的分布脉络,指出以绍兴为中心建立越国的於越部族,在劳动中孕育出了“超越精神”。这种“超越”即“超乎寻常、追求卓越”的精神,促使於越先民为人类奉献了水稻栽种、酒类酿制、种茶用茶、瓷器烧制四大创新成果,使越地成为世界重要的创新高地。
於越先民的四大发明
水稻栽种,作为四大发明之首,开启了农耕文明的新纪元。冯建荣以嵊州小黄山遗址、浦江上山遗址为核心,细数上山文化的三大“世界之最”:迄今最早的稻作文化实证、最早的彩陶遗存、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村落”遗迹。他强调,水稻栽种不仅让先民走出洞穴、开启定居生活,更成为滋养人类文明的“生命之粮”。上山稻作已形成完整的农耕体系,其影响力跨越千年,传播至印度、朝鲜半岛、日本等地,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要贡献。
酒类酿制,则是绍兴文化的鲜明标识。冯建荣从上山文化的“万年陈酒”谈起,讲述了酒文化与绍兴历史的深度融合。他援引《浙江日报》头版报道,证实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世界上最早稻米酒证据,为酿酒提供了原料、器具与需求基础。从河姆渡文化中晚期的酿酒水平,到大禹“绝旨酒”的警示、越王句践“生儿赏酒”的智慧,再到历代酒名的演变,酒文化始终伴随着绍兴的发展。冯建荣还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对黄酒文化的关切,强调黄酒是绍兴的经济财富与文化瑰宝,需代代守护。
种茶用茶,是浙江先民对世界文明的又一重要贡献。冯建荣以萧山跨湖桥遗址、余姚田螺山遗址为证,讲述了浙江先民从收藏茶籽到栽种茶树的历程。田螺山遗址出土的陶壶,更印证了“用茶”的萌芽。他梳理了汉晋“以茶代酒”典故、唐代陆羽赞“茶,浙东以越州上”、皎然首提“茶道”概念的文化脉络,指出茶叶影响了世界、征服了世界、改变了世界。全球视角下,茶叶与工业革命、人类生活方式变革深度关联,影响着全球历史发展。
瓷器烧制,则是百越民族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冯建荣介绍,夏商之际,绍兴先民在彩陶基础上烧制出世界最早的原始瓷;东汉中晚期,又在浙东上虞、慈溪等地烧制出世界最早的成熟瓷,形成“越窑青瓷”这一绵延千年的窑系。他清晰辨析了陶与瓷的区别,让师生直观理解“瓷必源于陶,却高于陶”的创新逻辑。而“瓷器之路”与“稻米之路”“茶叶之路”“丝绸之路”的并称,更凸显了绍兴创新成果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绍兴创新文化的三大特质
讲座尾声,冯建荣从於越先民“四大发明”中,提炼出绍兴创新文化的三大核心特质:原创、务实、共享。他强调,绍兴创新文化坚持原始创新、原头创新、原本创新,敢为天下先;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紧扣现实需求;实现民族共享、人类共享、古今共享,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人。这三大特质,既是对千年创新史的总结,更是对新时代绍兴创新发展的启示。

此次讲座以考古实证为基、以文化传承为脉、以时代价值为魂,让师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读懂了绍兴创新文化的深厚底蕴。正如冯建荣所言,期待更多人走进绍兴、了解绍兴,为千年创新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而努力。
青春讲堂互动:
鲁迅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253班葛云锦:冯老师您好,日常我们总面临学业、自我突破等等各方面压力,您认为於越先民的“超越精神”怎样转化为我们应对内卷、突破舒适区的动力?
冯建荣:同学你好,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要将於越先民的“超越精神”转化为应对内卷、突破舒适区的动力,核心在于自身修炼,而读书正是极佳的修炼方式。
当下网络发达,爱读书者却少,读书的功利性也愈发浓厚,或为考试、评职称,或为考公、发文章。其实读书更应成为修身养性的渠道。“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说读书能让人获得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书中自有颜如玉”,则指可滋养内心平和,这在当下很关键。
陆游900年前活到86岁,远超当时人均寿命,即便按如今绍兴81.97岁的人均寿命看也很突出。他政治、感情不顺,却因内心和谐长寿,还留下“太和”“清河”等“和”理念。当下很多人急功近利致焦虑痛苦,若能读书达内心和谐,必能更好应对压力、解决现实困扰。
化学化工学院药学251班任书龙阅:冯老师您好,当下AI技术盛行,抄袭现象频发。您提及原始、原头、原本“三大创新”,且强调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那现实中创作者该如何创新,又该如何保护原创作品呢?
冯建荣:同学你好,你结合当下AI技术与抄袭现状,围绕“三大创新”及创新动力提问,直击创新领域要害,很有价值。解决此问题,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创作者要增强自我保护与维权意识,主动学习知识产权知识,做好版权登记、留存证据,遭遇侵权时依法维权。
二是政府要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优化相关政策;立法机关应完善国家及地方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为原创保驾护航,激发创新活力。
文字:周悦 陈佳艺 摄影:韩张阳 编辑:赵晗宇 伍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