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园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我校俞志慧教授主编审订、汇编校注的《调腔传统珍稀剧目集成》出版

发布日期:2022-12-31    来源部门:人文社科处     点击次数:

  今年9月,我校俞志慧教授主编审订、汇编校注的《调腔传统珍稀剧目集成》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成功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项目、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第一批)项目,并获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

  《调腔传统珍稀剧目集成》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中国戏曲“活化石”之誉的调腔的剧本合集,是调腔传统剧目整理的集成性成果。全书共分5册,共284.2万字,包括杂剧、南戏,传奇、时戏一,时戏二,时戏三,时戏四、例戏,共校订调腔剧目72个,其间既收入《西厢记》《汉宫秋》这样的经调腔搬演的古戏名剧,也包含诸多调腔独特的时戏剧目。书末附《调腔剧目丛考》《调腔曲牌分类详解》等研究成果,该书还呈现了调腔抄本、老剧照、古戏台等珍贵照片。

  调腔是主要流行于浙东绍兴、宁波、台州等地的高腔剧种,最早见载于张岱的《陶庵梦忆》。作为浙江古老的戏曲剧种,调腔原本盛行全越,流布浙江东部沿海各地,旁及浙西和金华部分地区。20世纪上半叶,战乱频仍,农村经济凋敝,调腔趋于衰落,至今仅留存于浙江新昌一隅,故被称为“新昌调腔”。2006年,新昌调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昌调腔传承保护发展中心(新昌县调腔剧团)是目前唯一专业搬演调腔的县级专业剧团。

  调腔既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平调的直接源头,也是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的绍兴目连戏的主要声腔,对绍剧、越剧、宁波昆剧、台州高腔、温州高腔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新昌县档案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和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有数量不等的清咸丰以来的调腔抄本,其中新昌县档案馆藏调腔晚清民国抄本约10500面(另有一小部分为绍剧、徽戏等文献),有确切抄写时间的抄本最早抄于清咸丰六年(1856)。作为民间戏曲写本遗存和调腔原始资料,调腔抄本具有较高的整理与研究价值。

  2013年,俞志慧教授赴新昌县档案馆调查调腔晚清民国抄本,挂职新昌县文广局,与学生吴宗辉合作出版《调腔钞本叙录(新昌县档案馆藏晚清民国部分)》(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该书获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基础理论研究类”三等奖;指导学生吴宗辉、高思倩等编纂《国家非遗新昌调腔晚清抄本整理丛刊(第一辑)》,获浙江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16—2019年,俞志慧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浙东调腔晚清民国抄本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6BZW037,结项证书号:20191545,主要参加人为吴宗辉),结项成果经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申报,成功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项目、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第一批)项目,并获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原题“调腔传统戏本的抢救整理与研究”)。

  《调腔传统珍稀剧目集成》收录的《西厢记》《汉宫秋》《玉簪记》《牡丹亭》等调腔“古戏”,能为杂剧、南戏、传奇研究提供民间演剧资料。书中新公布的30多个调腔“时戏”,包括《凤头钗》《游龙传》《一盆花》《三婿招》《双报恩》《四元庄》《凤凰图》等等,是与明清文人传奇相类的清代民间传奇戏,为戏曲史、俗文学研究的宝贵资料。《调腔传统珍稀剧目集成》所收调腔剧本包含较多的方言俗语资料,有着相对明确的语料年代,也有一定的方言学和汉语词汇研究价值。


编辑:严许媖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