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园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以参加竞赛为突破——教学技能竞赛获奖代表吴小林在2021教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发布日期:2021-09-09    来源部门:教务处     点击次数:


教学技能竞赛获奖代表:吴小林

  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副主任,曾被评为校级示范课教师、教坛新秀和“双师双能”型教师。多次获校教学优秀奖、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称号。曾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特等奖,省赛一等奖,全国复赛二等奖,决赛三等奖;省微课比赛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全国一等奖1人次,省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人次。

 

  2000年我怀揣着做一名教师的梦想进入文理求学。四年后毕业留校开启教学生涯。感谢母校培养了我,更感谢母校给了我一个实现人生抱负的机会和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21年来,学校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文理人我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最终,我选择了以参加竞赛为突破口。
  从校级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到省级微课比赛再到“教学之星”全国赛,一步步走来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尤其是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堪称外语届的教学奥斯卡。要在高手如林的竞赛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教学能力,还需要极强的舞台表现力。复赛阶段,我们的竞争对手是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名校。面对挑战,我们不是孤兵作战,学校和学院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从硬件准备、视频拍摄到赛前磨课,学院和教发中心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跟那些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有自己的劣势,但是又有哪所学校能为了一次比赛举全校之力鼎力相助呢?对此我无以为报,唯有在三寸讲台上倾尽全力,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途径。然而多年来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始终不高。课后我反复问自己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参赛的激情和勇气,怎么教育引导学生呢?为了鼓励学生,我决定身体力行。在竞赛宣传中我也不再是一味列举竞赛的诸多好处,而是跟他们分享竞赛心得,包括备赛的恐惧和紧张、被淘汰后的挫败感以及克服困难、灵感涌现时的激动和获奖的满足感。令人惊喜的是任教班级的参赛学生人数在不断攀升。上学期任教的一个班级共有14人参加了翻译和演讲比赛,参赛比例高达47%,其中一位学生获省翻译比赛一等奖。
  作为教师,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见证学生的成长蜕变,感受每一个青春生命在象牙塔的花样绽放。为此我甘为人梯,为他们的成长搭桥铺路。当我得知学生吐槽碰到问题找不到老师询问时,便发动大外优秀教师成立答疑团队,利用企业微信为学生开展课外答疑辅导。截止目前,考研英语群已经有962位学生加入,累计答疑2000多次,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群有1906名学生加入,累计答疑1800多次。曾经有一位张同学给我留言说:老师,我的英语基础太薄弱,几乎想放弃英语学习了,但在您的鼓励和帮助下,我通过了英语四级。作为老师,最大欣慰莫过于此了。
  过去常说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知识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2012年的“慕课元年”掀起了教育信息化大潮,2020年的疫情更是让信息化教学成为大势所趋。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曾经这样警示我们:“技术不会淘汰老师,但用技术的老师一定会淘汰不用技术的老师。”学习信息技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除了参加教发中心组织的学习,我开始利用大学慕课联盟、微信公众号、线上线下讲座等手段学习前沿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了解最新教学动向,同时主动向优秀教师和同事请教。为了督促自己学习,2017年报名参加省微课比赛。7分多钟的视频,我整整准备了五个多月。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我获得了省微课比赛二等奖,并为在线课程建设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
  最后以一首诗与大家共勉:“人间春色本无价,笔底耕耘总有情;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敬畏,对学校和学生的热爱,加之不断的进取与努力,定能实现我们教师人生的价值。 (内容略有删减)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