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体聚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观新闻11月17日:“慷慨狂放”一脉承:绍兴青年学者跨时空串联陆游鲁迅精神谱系

发布日期:2025-11-17    来源部门:鲁迅人文学院     点击次数:

  陆游与鲁迅两者虽时隔八百余年,却共同展现了知识分子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担当,形成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

  “绍兴是文脉绵长的土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诚、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担当,两者虽时隔八百余年,却在越地沃土上形成了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他们用笔墨书写家国情怀,用生命践行知识分子的使命,这份‘慷慨狂放’的风骨,正是我们今天回望与研讨的核心意义所在。”

  11月6日上午,在绍兴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内,纪念陆游诞辰900周年暨“慷慨狂放:从陆游到鲁迅”青年学术工作坊在此展开了一场跨时空对话。

  “绍兴自古钟灵毓秀、文脉千年不绝,先后涌现了大禹、勾践、范蠡、文种、王充、王羲之、陆游、王阳明、徐渭、刘宗周、黄宗羲、张岱、章学诚、马一浮、蔡元培和鲁迅等文化名人,是名副其实的名士之乡。”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萍表示,发源于绍兴的越文化不仅是浙江文化的根脉,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诗人陆游和文豪鲁迅是两位非常值得关注的越地文化名人,他们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两张金名片。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巨匠,陆游的诗作以豪迈激昂的家国情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他也被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其作品不仅承载了南宋士人的精神抗争,更对后世文人如鲁迅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批判精神与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慷慨气质遥相呼应。他们二人虽身处在不同的时代,却共同展现了知识分子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担当。“作为越地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陆游、鲁迅先后都成为了越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他们的精神思想不仅影响遍及越地,而且对当代中国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钱晓萍表示,进一步探讨鲁迅与陆游之间的精神联系,诠释鲁迅对以陆游诗文为代表的绍兴诗赋文脉的吸收与融合,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对弘扬绍兴文化精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周玉儿在会上表示,青年是学术的未来,是文脉的继承者,本次工作坊聚焦两位巨匠的人生轨迹、文学创作与精神特质,为青年学者搭建了交流碰撞的平台,深挖两位先贤与越地文化的深厚联结,将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慷慨狂放:从陆游到鲁迅”青年学术工作坊的研讨环节,18位青年研究者从生命意识研究、文本细读分析和横向比较研究三个角度,讲述了从爱国诗人陆游到“民族魂”鲁迅精神思想的传承和文学创作的承续。

  在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主任、绍兴市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卓光平 看来,本次活动是一场“青春学子版”“绍兴本土版”和“文脉传承版”的跨时空对话。“此次活动的举办非常有利于打造‘鲁迅与越地名士:跨时空对话’这一极具绍兴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就是要梳理鲁迅与越地名士深厚的精神思想关联,探究鲁迅如何对越学文脉进行内化和传承,探讨鲁迅对越学又是如何开拓和发展。鲁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深入的思考,我们也需要从他那里汲取思想和智慧。”卓光平表示。

  据了解,截至目前,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与绍兴市鲁迅研究会、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楚越文化研究中心等先后举办了“古越精神:从大禹到鲁迅”“胆剑精神:从勾践到鲁迅”“魏晋风度:从嵇康到鲁迅”“文脉相承:从王阳明到鲁迅”以及“慷慨狂放:从陆游到鲁迅”等为主题的青年学术研讨活动。“鲁迅与越地名士:跨时空对话”成为一个广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作者:刘海波 文字编辑:蒋萍)


    原文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1020091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