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体聚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绍兴晚报9月23日:绍兴是中华文明探源 和尧舜禹研究重镇

发布日期:2025-09-23    来源部门:人文社科处     点击次数:

“尧舜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研讨会昨在绍兴举行

  昨天下午,“尧舜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绍兴文理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尧舜文化为纽带,共同探讨尧舜文化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挑战,共同推动对中华文明根脉的系统性守护,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路径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不断强化中华民族根脉的核心记忆,夯实中华传统“崇德、尚勤、公天下”的文化自信根基。

  研讨会上举行了《大舜传》与《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新书发布仪式,浙江省绍兴市、湖南省永州市、山西省临汾市和中国水利博物馆、绍兴文理学院联合发起启动编制《中国尧舜遗迹图》倡议。

  绍兴是尧舜禹研究重镇

  《大舜传》与《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的发布,不仅是对尧舜圣王的历史寻踪,更承载着探寻中华文化根脉、构建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意义,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专家们认为,《大舜传》为追溯史前文明迈出新步伐:填补了相关研究的部分空白。《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的出版,则为浙江(尤其绍兴)在考古研究、文化资源转化、城市协同发展等领域开辟了更多可能。全书系统收录浙江地区尧舜相关遗迹132处,辅以500余幅图照;通过对当地尧舜文化资源的全面调查与梳理,有效推动这一文化主题走出学术圈层,既提升公众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也为探寻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实证支撑。

  中国文史出版社一编室主任、编审王文运说,绍兴短短8年,先后出版了《绍兴禹迹标识导读》《浙江禹迹图》《中国禹迹图导读》《大禹传》以及《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大舜传》等一大批重要成果。这些研究,具有原创性、首创性、开拓性,并由点到面,串珠成链,呈系统性、连续性、整体性开掘,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创新举措和示范做法。这些图书是中华文明探源和尧舜禹文化研究挖掘方面的新成果,将推动中国尧舜遗迹的探研、传承和利用开拓出新的成果。

  中国水利博物馆副馆长叶红蕾认为,绍兴通过系统性的田野调查、文献梳理与数字技术赋能,勾勒出尧舜禹文化在浙江的传播脉络与遗迹分布,为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整体性研究提供一份扎实的地方性个案。

  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中国社科院原副秘书长晋保平说,尧舜禹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与根脉,其思想内涵、文化基因、道德精神、治国理念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传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构成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基础。绍兴学者专家对尧舜禹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绍兴已成为尧舜禹研究的重镇之一。

  以尧舜禹链接世界大有作为

  绍兴自古便有“古有三圣,越有其二”之说。尧舜禹三位圣王在绍兴留下众多传说与遗迹,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文化遗产。如何让这些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社会氛围,始终是绍兴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编制尧舜禹遗迹图,正是绍兴在文旅资源普查中探索文化资源转化与创新的关键实践。绍兴对尧舜禹文化资源的普查始终坚持高起点谋划、大视野推进,构建起完整的工作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说,文化本是链接城市的最佳纽带,绍兴近年便以文化符号为核心,搭建起有内容、可持续的城市“朋友圈”:四川汶川是大禹出生地,绍兴则有大禹陵,两地通过学术交流与文旅互动结为“生死之交”;延续这一脉络,绍兴上虞(舜帝传说出生地)与湖南永州(舜陵所在地)也缔结为友好城市,以文化为媒深化联结……这次两本新书的发行,将为纳入尧舜禹文化版图的城市提供可转化、可复制的文化IP,也将为这些城市间的互动交流注入新动能,成为推动文化共识与区域协同的重要平台。

  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表示,尧舜遗迹遗存,许多是依附于物质遗产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非遗是全人类通用的文化符号,我们探寻中华大地上的尧舜遗迹,可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华文明的故事。以尧舜禹链接世界,绍兴大有作为。

  让尧舜禹美德世代相传

  尧舜禹文化,是中华民族上古时期重要的智慧结晶和文化标识。穿越数千年历史,至今仍闪烁着中华文化智慧的光芒。

晋保平说,尧舜禹文化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突出表现,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与“灵魂”。坚持文化主体性,就守住了文化的根脉与灵魂。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才从远古一直走到今天,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从未中断的人类文明。尧舜禹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中华文化的主体性高度契合。大力弘扬尧舜禹文化,讲好尧舜禹故事,有助于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和《大舜传》的出版,对于进一步夯实学术基础,厘清历史脉络,弘扬中华民族主体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杨建武认为,《大舜传》与《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的发布,体现了其载记之功、收集之功和弘扬之功,让尧舜禹文化成为可看可读的文化。尧舜遗迹和传说故事,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将它们保护起来,列入文保和非遗,要加强宣传推介,让更多的人知晓。要加强挖掘与研究,与文献相结合,与区域相联合,与考古相结合,进一步证明可信度。要加强活化与利用,让更多的遗迹遗存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尧舜禹的美德世代相传。(首席记者 周能兵)


  原文链接: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wb/pad/content/202509/23/content_608729.htm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