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绍兴文理学院“双百双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火热开展。9支全国“千万工程”“乡村振兴·青春笃行”“推普”等专项活动重点团队、12支校级重点团队,共计357支实践团队、5000余名师生,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实践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展现出了文理学子的青春风采与责任担当。
青春与实践同心与大思政课更加贴近
当青春与实践紧密相连,青年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他们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文化调研等活动,将大思政课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让大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之际,鲁迅人文学院“大运河暑期研学”实践团实地考察了绍兴、嘉兴、扬州、镇江、常州、苏州等两省六市运河段,深入探索大运河的独特价值及其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来自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摩洛哥等6个国家的中外大学生沿浙东运河杭州段、宁波段、绍兴段等核心区和主体,开展了以“我家门前有条河,把她讲给世界听”为主题的“中外大学生”实践团,全方位、多视域地了解了大运河的历史地位、文化遗产价值和保护意义。
把她讲给世界听”主题活动
多个实践团聚焦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在浙江安吉等地开展“千万工程”专项活动。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茶韵”实践团调研安吉白茶产业,探索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升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吉大竹园村研学产业服务”实践团服务安吉大竹园村,助力研学项目合作,开展爱心家教与环保宣传。鲁迅人文学院“共画同心圆,翼彼拂新苗”实践团深入了解溪南村乡村振兴成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各实践团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共同为安吉县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清风颂廉”实践团深入探索诸暨、上虞等村落的廉洁教育资源与尚廉风气,感悟清廉精神。实践团见证了当地通过多途径推进廉洁教育,如村务公开、新媒体传播及特色课程等,展现了清廉治理成效。团队计划创新推出大中小学廉洁教育微课,开展“清廉”宣讲,全链条强化廉洁意识,以期为浙江清廉高地建设注入青春活力与智慧。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寻访药精灵”实践团开展中草药文化探索,通过科普宣讲、展览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展现中草药文化魅力,并走访多地收集建议,旨在唤起社会关注,共同促进中草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青春的成长轨迹应与时代的步伐相一致,与大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相契合。青年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历练,不断加深对大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大思政课也在青年学生的成长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
蔡元培艺术与设计学院“越地足迹”实践团围绕“同根连心 情系绍兴”主题,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中国寻根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精心设计“越文化”专题课程,突出绍兴特色和浙江元素,让营员们深入体验绍兴文化的独特魅力。运用创意和专业技能以创意手法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强化了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教师教育学院“远山课堂”实践团奔赴丽水松阳、景宁畲族自治县,结合当地教育基础与地方特色,以支教、推普等实践活动为桥梁,连接教育资源与乡村发展,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孩子们的未来。数理信息学院“‘从浙到那’藏生支教”实践团在西藏那曲的中学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探寻民族团结的深厚底蕴,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舜德润心”实践团在绍兴王坛开展了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开展了舜德贴画、皮影、狴犴龙舞等丰富课程,在拥抱非遗中激发了蓬勃的青春活力。志愿者们化身为调研员,近距离聆听传承人的故事,影像记录传承人的传承实践,承担口述史课题,在研中理解、研中守护、研中感悟非遗的文脉,触摸非遗的匠心,感受非遗的温度。商学院“支教在路上·助力乡村兴”实践团赴丽水庆元开展为期十天的“青春光芒,温暖童心、助力成长”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以思想引领、文明生活、快乐学习等七大主题为核心,在具体课程的设计上进行个性化创新,助力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化学化工学院“化梦逐光,科普远航”实践团在丽水松阳城北小学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坚持科普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采用别样有趣的教学方式,上演精彩纷呈的科学小实验,点燃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热情。
青春与实践同行让大思政课行走起来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大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大思政课得以与其他学科和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更加全面、立体、生动的教学体系,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
商学院“红色青春反邪宣讲”实践团以枫桥经验为指引,在多个乡村开展反邪教宣讲活动。实践团成员们积极分发问卷和宣传手册,耐心解答居民疑问,分享邪教事件,组织手工活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反邪斗争,共同维护枫源村的和谐稳定,彰显社会责任和法治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浙里英青”实践团以八八战略为指引,观察学习乡村社区的蝶变振兴之路。实践团成员深入越城区有关社区开展,找寻具有绍兴特色的“未来社区”,积极探索党建联建下的“契约化”共建与网格化治理相结合的新模式,进一步挖掘“八八战略”在浙江的生动实践。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交谈,实践团成员感触颇深,纷纷表示要扎实理论功底,深入基层实践,让理论在基层治理的探索和实践中得到切实运用与升华。
土木工程学院“‘益行’乡村地质灾害科普”实践团深入浙江山区26县,通过实地调研、共建科普基地、聘任学生宣讲员等方式,助力地灾科普和乡村振兴。针对乡村地质科普普及度不足问题,积极制作方言版科普微课,普及地质知识和地灾防治技能,助力乡村安全建设与振兴。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职业起航”实践团开展“供需对接”就业调查,深入中关村·绍兴水木湾区科学园、古越龙山等单位深入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和岗位实际,推动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意识与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创业之路奠定坚实基础。医学院“绍医青年爱心医疗”实践团赴嵊州贵门乡开展健康义诊,协助当地卫生院开展各项体检项目。成员们还联合村委会完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和应急救护知识的科普,共同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工厂到田间地头,绍兴文理学院实践团的成员们坚持在祖国大地这个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躬身实践中构建起一堂堂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
接下来,各实践团将继续撰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力求将社会现象、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具体建议和切实行动,共同绘制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图景,书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https://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2408/t20240820_26292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