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体聚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潮新闻5月15日:“研”值爆表!绍兴这所高校的两个寝室全员“上岸”

发布日期:2024-05-16    来源部门:     点击次数:

  随着2024年考研复试结果公布,传来了许多学生考研“上岸”的佳音。绍兴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有这样两个寝室,他们互相鼓舞,彼此勉励,寝室成员风雨同舟,携手“上岸”。
  这两间寝室全部来自环境科学201班。其中5-411寝室的单淑波、陈佳丽、王茂月分别被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录取;1-308寝室的缪凯伦、金一成被浙江工业大学录取,赖俊杰、雷周雨钿被温州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录取。
  姐妹互助,她们共赴美好“研”途

  四年前,当踏入绍兴文理学院的校门时,5-411寝室的三个小姐妹,在班主任王露老师的鼓励下,立下了一个共同的约定:“一起考研!”这个约定,不仅是对未来的期许,更是对自己的一份挑战。为了实现这个约定,她们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互相扶持,共同进步,泛黄的奖状和证书就是最好的见证。在彼此的帮助下,她们变得越发优秀,两人为中共党员,一人为入党积极分子,曾获学校“红色寝室”称号。四年时间,她们共获得校综合奖学金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校单项奖学金十余次,多次获校“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起初,面对考研庞大知识体系,她们无从下手,尤其是数学和英语,陌生的数学公式和频频出错的英语阅读打得她们措手不及。于是,她们决定互相提问,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通过融合不同学习方法,彼此交流经验,以及不断地梳理和整合,让她们找到了突破点,最终每个人都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她们时常打趣说:“早上结伴去图书馆就是‘晨兴理荒秽’,晚上一起回寝室则是‘带月荷锄归’。”在每天高度自律和专注的学习后,她们也难免会感到疲惫、迷茫甚至想要放弃。每当此时,她们就会互相监督,调整状态,确保每个人都能够紧跟步伐。正值备考关键期,室友小王突然感染了严重的荨麻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让她苦不堪言。正是另外两位室友的细心照顾,陪她复诊,帮她上药,使她慢慢回到了原本的学习状态。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寝室之光的含义,那就是团结、合作、鼓励和支持。
  兄弟齐心,他们同摘青春“硕”果

  1-308寝室,是四个阳光的大男孩。四年时间,他们共收获了省政府奖学金2次,校综合奖学金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校单项奖学金数十次,多次获得学校“挑战杯”、“互联网+”、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奖项。
  他们一起做出考研的决定,是在大三放完寒假回校的时候。为了复习更加高效,他们四人进行了分工,买资料、制定学习日程和作息表、搜集小红书等平台学长学姐的经验帖、分析考研科目和时间、寻找辅导老师等。当确定好各自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后,他们决定按四人中最高的目标学校分数来制定复习计划和进度。于是从去年三月份开始,他们就每天进行有规律的学习,早上互相提醒起床,洗漱完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书,逐日罗列学习内容,晚间一起相互复盘整理,每个人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节奏。

  “当时还处在大三下学期,除了备考外,还有不小的课业压力。”寝室长缪凯伦说到。于是,他们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规定好每天的学习任务量,四人一起互相督促鼓励。他们一起用番茄计时软件进行监督,在上面可以开启番茄钟,看到每个人每天的学习时长,互相进行PK。有时他们也会因为一道难题而产生分歧,争的面红耳赤。最后的冲刺阶段,他们每隔一周进行模拟考试,互相批改试卷,指出彼此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随着考试日期的日益临近,每个人的心理压力也愈发沉重,有时即便反复练习,错过的题目还是会再次出错。每当有人撑不下去的时候,其他人就会暂时放下手中的书本,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备考心得,解开心中困惑;亦或是商量接下来的某个时间一起出去放松一下,吃个饭、看场电影。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后续的挑战。
  回首那一段奋斗的时光,他们说:“学习的意义在于真正投入的过程,虽然过程很艰苦,但一切都很值得。”这份坚持和努力,最终化为了现在的硕果。(记者 顾蓉佳)
全文链接: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2794408&source=weixin&appOpenTime=1715928189866

  • 党政管理机构
  • 纪检监察机构、群团组织
  • 教学机构
  • 教辅机构
  • 附属单位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