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体聚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潮新闻5月17日:“循迹溯源”打造“越思政”品牌 绍兴思政课名师共探一体化教学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4-05-17    来源部门:     点击次数:

  近日,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告厅内,来自绍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名师工作室导师、骨干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本研学生齐聚一堂,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循迹溯源’协同教研”为主题“越思政”金课说课示范活动如期举行,并在第一时间集中学习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的重要精神。

  “循迹溯源”拓展一体化格局
  “三上三下议事规则的体现,更需要将学生带进会议现场,进行沉浸式的体验及感知……”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骆新华老师点评道。在本次的说课过程中,从枫桥经验陈列馆、浙东运河文化园、放翁家训馆、嵊州越剧博物馆等,各学段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无一例外选择了现场沉浸式教学设计的呈现。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炫宇博士从情境线、活动线、育人线阐述了课堂研讨、现场教学和总结汇报三个环节具体内容的展示,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中心,展示着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呈现的新气象新作为。
  开展循迹溯源的“田野思政”实践教学,深挖思政“富矿”,把思政课搬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场,不仅可以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和空间视域,引导学生全方位感知、沉浸式体验、启发性理解,增强思政课的广度和活力,而且能凸显思政课的“真理味、时代味、地方味”,增强思政课的深度和效度。

  “同题共答”打造一体化金课
  “从小学认识、初中认知、高中认可到大学认同,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教学目标的阶梯式呈现,也是各学段协同打造‘越思政’金课需把握的重点。”绍兴市教研员陈雅琴总结道。本次的活动通过“‘枫桥经验’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及“‘浙东运河’与文化传承发展”两个主题四个学段进行“组合”呈现,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教育阶段的课程形成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衔接的内容教育序列,共同构成思政课系统层次分明、和谐统一的整体。
  五年来,在绍兴文理学院和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携手引领下,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载体,先后在南湖纪念馆学“百年党史”、秀松故里讲“百年团史”、坡塘云松话“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看“共同富裕”、枫桥镇村探基层治理现代化、浙东运河文化园寻千年水脉与文脉交相辉映……系列主题协同教学、教研活动深入开展,影响广泛。

  “职前后贯通”树牢一体化理念
  “一群名师,一次示范,一堂金课。本次的现场观摩,让我真正意识到教学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思想价值引领与意识形态建构,使我收获颇丰。”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郑琳分享道。协同教研的开展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深厚的师范办学传统与市域中小学形成的天然“亲情”和强大“粘性”,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同备、同上一堂课”“共磨、共研一堂课”,集中研讨主题教学共性与学段个性问题,打造一体化思政“金课”,不仅引导师生树牢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理念,更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而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学生必将是未来推动这项工作主体。4月底,在绍兴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推进会上,特开展了2024-2025学年度校外导师聘任工作,以市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名师工作室联盟为主力,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实现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紧密结合的思政课教师培养路径探索。
  “推动深化全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构建市域“大思政”一体化格局。“我们特别期待,通过名师率先引领示范、全体思政课教师参与,协力打磨出以‘赓续传承越地红色根脉、践行弘扬新时代胆剑精神’为主旨的‘越思政’一体化系列精品课程来。”马克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说道。(记者 肖海岳 林佳钺 安润祥)
全文链接: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2796491&source=weixin

  • 党政管理机构
  • 纪检监察机构、群团组织
  • 教学机构
  • 教辅机构
  • 附属单位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