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体聚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绍兴日报9月9日:打造数字乡村,助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2021-09-10    来源部门:     点击次数:

    通过赋能“未来治理”,提升“未来配套”,营造“未来文化”,创建“未来居住”,发展“未来产业”,打造共富未来乡村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将共同富裕视作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而且在追求共同富裕道路上也取得了不俗成绩。2020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6万元,居全省第3位、全国第11位,城乡收入倍差1.72,远小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十四五”时期是绍兴率先走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市域发展之路的关键期,也是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的第一程,如何打通乡村振兴通道、全方位谋求共同富裕,是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重要课题。

    数字乡村是指乡村依托数字技术的发展,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数字技术创新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实现乡村生产数据化、治理数据化与生活数据化,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构建经济发展与农村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明确指出,要构建数字赋能、改革破题的推进机制。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除实现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障碍,把数字化改革作为通往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的“船”和“桥”,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化改革,从而为绍兴数字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已有实践看,各地数字乡村建设主要围绕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生态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乡村文化数字化和乡村服务数字化。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与数字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通过数字赋能,发展数字化农场、农村电商、质量追溯体系、数字化农旅,推进优秀文化资源数据化和数字图书馆建设,建立智慧村务、数字化政务系统,实现乡村远程医疗、智慧医院、乡村养老信息化管理等。

    目前,绍兴数字乡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上虞区作为浙江省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市县,正在打造“溯源中国·四季仙果”品牌数字经济平台,推进四季仙果政府监管平台、果园智慧管理公共服务云平台、“一物一码”溯源营销平台、公共品牌营销服务平台开发和8家试点基地建设,探索“四季仙果”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全市一些村庄已开始进行数字乡村探索,如2021年4月“全国播商兴农富林行动——第一示范村”揭牌仪式在诸暨市赵家镇宣家山村(香榧国家森林公园)顺利举行,上虞区道墟街道茅家村开通了“数字乡村云平台”(中国电信),柯桥区棠棣村推进“数字农业”等等,但整体尚未形成规模,也缺乏全市的顶层设计。

    为此,下一阶段绍兴数字乡村建设要结合全省推进数字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立足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的“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破法’改革研究,大力争取财政、土地、农村产权、高层次人才税收等率先改革试点权,为推动共同富裕创造制度保障和政策红利”,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出台指导意见。中央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浙江省出台《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绍兴应尽快出台《绍兴市数字乡村发展指导意见》,以规划引领加强数字乡村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力争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不断提升。

    二是打造“四个一”。即一个“乡村大脑”、一张“数字地图”、一批“未来乡村”、一批“应用场景”,全面提高乡村的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生活服务、整体智治能力和水平。学习借鉴一批“应用场景”,如东阳花园村的“智慧花园”,萧山瓜沥镇的“沥·家园”,余姚梁弄镇的“五彩梁弄”,引进数字乡村建设团队,选取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好、产业发展有前景的富村、名村先行推进,使绍兴数字乡村建设走得更快、更好。

    三是打造先进典范。促进数字化改革与数字乡村建设有机融合,选取基础条件好的村庄、一二三产企业等,集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发展数字乡村核心业务应用,先行先试和自主创新,促进未来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打造乡村整体智治样板和农村共同富裕应用场景。如将“枫桥经验”与数字化相结合,推进数字治理;建设绍兴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即时发布闲置农房信息和流转拍卖信息,最大限度实现农民资产增值和集体经济增收。

    四是做优乡村数字服务。以“未来乡村”为蓝本,升级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乡村服务的多跨场景,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同质化水平和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通过赋能“未来治理”,提升“未来配套”,营造“未来文化”,创建“未来居住”,发展“未来产业”,打造共富未来乡村。


链接:http://epaper.sxnews.cn/sxrb/html/2021-09/09/content_11859_5004664.htm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