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体聚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省教育厅官网报道我校“四措并举”全力培养“仁心仁术”医学生

发布日期:2020-04-03    来源部门:     点击次数:

  2020年4月3日,浙江省教育厅官网报道我校“四措并举”全力培养“仁心仁术”医学生。全文如下:

 

绍兴文理学院“四措并举”全力培养“仁心仁术”医学生

  从2008年开始,学院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遵循医学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仁术兼修、知行合一”,强化医学人文教育,为社会培养了12000余名医学人才。近日,学院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和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重要回信精神,结合学校实际,高站位、全方位、多举措加强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加强医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学校秉持“立德树人”理念,切实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得到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的充分肯定,获绍兴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近日学校专门制定出台《绍兴文理学院关于加强“仁心仁术”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弘扬“修德求真”的校训和“崇德尚医”的院训精神,积极探索具有医学特色的课程思政;专门成立学校医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在附属医院建设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精心组织好“业界精英进课堂”活动,融思政教育、专业教育、职业精神培养为一体,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编辑《校友“抗疫”风采录》,组织“抗疫”优秀校友事迹报告团;精心组织 “清明节缅怀无语良师”、“5.12护士节授帽仪式”和“医学生毕业宣誓仪式”等品牌活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二是强化知行合一,提升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学校高度重视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连续8年位居全国医学院校前20%,2019年11月在浙江省第五届大学生护理竞赛中荣获3个一等奖(共6个)。今年学校将全面实施《绍兴文理学院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规定》,提升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一是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专业“2.5+2.5”校院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二是积极开展“基础教师下临床、临床教师进课堂”活动,加强“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三是以省“十三五”教改项目和省一流课程为抓手,推进和深化CBL、PBL、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仿真虚拟项目建设与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四是成立医教协同办公室,健全与附属医院的医教协同工作机制,在学术资源、实验平台、师资培训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实行资源共享、互助合作,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突出面向基层,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学校长期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方针,为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学人才。今年将面向基层医疗单位,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一是适应绍兴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将首次招收30名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培养生,精准对接基层卫生人才需求,加快培养“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全科医学人才;二是扩大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招生数到75名,比2019年增加82.9%,通过政策激励引导考生攻读全科医学方向;三是加强教育引导,促进临床医学毕业生更好地面向基层就业,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改革创新狠抓落实争创新业绩。为加强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宣传部、教务处、医学院负责人任副组长,学生处、研究生处、人文社科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医学院领导任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学院。学校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和贯彻“新医科”内涵建设新要求结合起来,加快医学教育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推进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索基础-临床的深度融合,推动医科与工科、理科等多学科交叉融通,加强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融合,重视新医科建设研究。学校将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终期验收、护理专业认证、护理学硕士点申报等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专业和学科建设,加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博士的引进,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工作新发展,提升我校医学人才培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地方卫生和健康事业做出新贡献。

 

原文链接:http://jyt.zj.gov.cn/art/2020/4/3/art_1543974_42474390.html

 

编辑:谢盈盈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