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车弘健绍兴大学教育发展基金”捐赠仪式在我校举行。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香港浙江同乡会联合会第一常务副会长车弘健先生及其家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姜景峰,省委统战部港澳台处副处长郑元伟,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单滨新,市委统战部港澳台和侨务工作处处长童斌,校党委书记崔凤军,校长赵阳,校党委副书记黄坚,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陈均土,校党委委员宋浩成、黄曼,绍兴瑞越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春旸等出席捐赠仪式,仪式由黄坚主持。

上世纪90年代初,车弘健先生的父亲车越乔先生等旅港乡贤怀着赤子之心为家乡教育事业奔走呼吁,积极向省政府建言筹建绍兴大学,并于1993年联合多位旅港委员提交《倡办绍兴大学培养建设家乡各类人才》的提案,为绍兴大学的构想播下了第一粒种子。1994年,车越乔先生率先慷慨捐资,带动了旅港乡贤捐资,在绍兴大地掀起全民捐资兴学的热潮,为绍兴文理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2年,在学校以车越乔父亲之名冠名的“恂如美术馆”落成之际,车越乔先生又将珍藏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的130余件珍贵字画无偿捐赠给学校,成为馆中熠熠生辉的“镇馆之宝”。在学校正全力冲刺更名大学与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两大历史任务”之际,车弘健先生传承父辈善行,慷慨捐资1000万元,设立“车弘健绍兴大学教育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学科专业建设、学术交流、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


车弘健先生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谢,并讲述了此次捐赠的背景和缘起。车弘健先生的父亲车越乔先生一生情系桑梓,即使身在异乡也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和建设,而教育则为其中的重中之重。在车弘健先生年少时,车越乔先生常常为他讲述家乡绍兴的人文底蕴,讲述教育对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引导车弘健先生深刻认识到作为绍兴人,要做到为家乡做实事、解难题,这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为家乡培养更多的人才。车越乔先生于1994年为学校捐资424万元来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而学校以车弘健先生的爷爷车恂如先生名字命名“恂如美术馆”,彰显对车越乔先生公益兴学行为的感谢和致敬。车弘健先生表示,他始终以父亲为榜样,关注家乡的变化和绍兴文理学院的变化,在绍兴文理学院更名设置绍兴大学与博士点创建的关键时期,愿为家乡教育事业继续尽一份力,将父亲情系家乡、兴学重教的精神传递下来,希望能为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和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车弘健先生表示,学校将艺术组团1号楼冠以“越乔艺术楼”,既是对父亲车越乔一生公益事业最好的肯定和对全家的鼓舞,也是对父亲车越乔一生关心绍兴发展、关心教育发展的最好回馈。


崔凤军向远道而来的车弘健先生及其家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回顾了这段跨越三十余年的深情厚谊。他表示,这份情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段跨越三十余年的深厚情谊,以车越乔先生为代表的旅港乡贤始终心系故土、情牵教育,在绍兴文理学院筹建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倾注了无数心力。车越乔先生的高尚义举,已成为镌刻在校园记忆中的不朽丰碑,风则江畔的兴学碑静静矗立,无声讲述着那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捐资兴学的精神早已融入校园文脉之中,激励一代代学子勤学笃行、回馈社会。
崔凤军指出,“车弘健绍兴大学教育发展基金”的设立,续写了车氏家族情系教育、造福桑梓的动人篇章。这份跨越两代的坚守与奉献,深深彰显了车氏家族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教育使命,令我们倍感温暖、深受鼓舞。学校收获的不仅是宝贵的物质支持,更是一份厚重的精神传承与文化寄托。基金的设立必将有力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学术交流、基础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核心工作,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崔凤军代表学校郑重承诺,学校一定会严格管理、高效使用捐赠资金,以实实在在的办学成果,回报车弘健及车氏家族两代人的信任与厚望,并将把这份深情厚谊,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城市综合性大学,为教育强国和高教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车弘健先生与陈均土签署捐赠协议,姜景峰、单滨新、崔凤军、赵阳共同见证协议签署。

赵阳代表学校接受车弘健先生捐赠。


崔凤军为车弘健颁发捐赠证书和捐赠铜盘,并赠送我校书法教师娄东昇为车弘健先生专题创作的“情系故土,惠泽杏坛”书法作品。

黄坚介绍了“车弘健绍兴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和基金用途。据悉,“车弘健绍兴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将用于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重点支持学校博士点创建、高层次人才引进、学术团队建设、一流专业建设等;学术交流,资助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大师讲座、艺术展览等系列活动;基础建设,支持学校基础教学场地建设、设施设备改善等;人才培养,设立“车越乔奖学金/奖教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和教学科研突出的优秀教师等相关用途。

车弘健先生公司代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后,车弘健先生一行还参观了学校越文化研究院、改扩建工程现场和恂如美术楼。
摄影:张志远 文字:赵晗宇 编辑:伍环 赵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