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要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青春夜话|与校长面对面,答好学科竞赛“应用题”

发布日期:2025-11-07    来源部门:校团委     点击次数:

  11月6日晚,“绍大夜话”第40期之“青春夜话”第30期在行政楼三楼中庭举行,校长赵阳与13位学科竞赛参赛师生代表和竞赛指导教师代表围坐交流,分享竞赛故事,交流成长感悟,共话未来发展。

竞赛是青春的考题

  竞赛,是检验真知的“试金石”,也见证了文理师生在奋斗中绽放的青春风采。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马佳佳同学讲述团队凭借户外体育安全的智能面料,首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的突破;数理信息学院研究生赵文栋同学分享团队攻克铅冷快堆叶轮的材料制备与结构设计仿真榜题,最终获全国“挑战杯”竞赛特等奖的经历;数理信息学院俞泽彬同学则强调,扎实的专业功底与跨学科整合能力,是团队赢得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的关键支撑;智能工程学院田嘉豪同学从社会实践出发,通过算法优化与模型迭代,攻克行业难题,服务社会关切。现场参赛师生一致认为,交叉融合、协同攻关已成为取胜的重要路径。大家通过竞赛主动回应国家战略、服务社会需求、推动民生改善,将创新的边界从实验室拓展至广阔天地,在科技报国的实践中彰显文理青年的智慧与担当。

  赵阳充分肯定了师生们在竞赛中所展现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家国情怀。他指出,同学们“敢闯、敢创、敢担当”,不仅赛出了水平与风采,更将专业知识与时代需求紧密对接,在回应社会关切中体现了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崇高追求,这份情怀尤为可贵。他强调,今年学校在多项高水平赛事中实现历史性突破,是各职能部门协同发力、各学院精心组织、指导老师倾心付出、参赛同学奋勇拼搏,全校上下勠力同心的必然结果。他表示,学校将持续重视学科竞赛工作,系统优化竞赛获奖认定与激励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平的奖项评价与激励标准,让每一份拼搏都被看见、每一份付出都得到珍视。

成长是永恒的话题

  成长,是一道需要耐心求解的证明题。鲁迅人文学院金诗恬同学跨入大数据与机器人领域,实现了认知边界的跨越;土木工程学院杨桃同学将结构设计比赛视为“心态模拟考”,曾在市赛前夜遭遇模型坍塌,却与队友彻夜重建,最终闯入国赛;教育与心理学院徐金诚同学提出了选择提升教师技能与参加其他竞赛之间的选择困惑;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成可同学希望团队能始终保持参赛的积极性;智能工程学院田嘉豪同学分享凭借科研成果、参赛成绩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全奖录取的经历。同学们在交流中形成共识:竞赛不仅是展示专业能力的平台,更是锤炼意志、拓展视野、实现自我突破的重要阶梯。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参赛,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也在挑战中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成长的方向。

  赵阳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并逐一作出回应。他指出,每位同学的成长路径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的过程。他特别肯定了同学们从竞赛中获得的全面成长,并鼓励大家将这份参赛热情持续转化为追求卓越的动力,在交叉学科中突破思维定式,有效整合资源、创造价值。他赞扬同学们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精神,并建议大家在面临选择时,要从自身发展和兴趣出发,合理规划时间和精力。关于团队建设问题,他认为持续的动力来自于对目标的认同和过程中的成就感,希望同学们保持对竞赛的热爱, 在协作中共同进步,让每一次参赛都成为青春路上宝贵的成长印记。

未来是待写的命题

  对于未来,教育与心理学院李政老师点明近年来的学科竞赛正朝着“做实”与“做新”方向突破,他以“感谢”“感动”“感触”表达对团队、学校与时代的深切情感,鼓励同学们继续“敢闯、敢挑战、敢梦想”;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建、数理信息学院叶秋枫等老师结合带队参赛经历,从不同角度对备赛环节提出优化建议,并对未来人才培养充满信心;“挑战杯”青年科技人才赛道擂主获得者、化学化工学院杨超凡老师表示,将继续做好大赛项目的“后半篇文章”,真正做到产教融合,促进项目落地生根、服务社会;校团委挂职副书记李忠健老师从竞赛育人的价值理念出发,呼吁更多教师参与到“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以优质项目为载体,在实战中培养学生,共同构筑“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育人生态。

  赵阳对各位指导老师的全心投入与深刻思考表示高度赞同与感谢。他强调,学科竞赛不仅是推动教学相长、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更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学校将持续优化竞赛支持体系,加强跨部门协同,为师生参与高水平竞赛提供更有力的条件保障与制度支撑。他期望全体师生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在竞赛中锤炼真本领,在融合中开拓新路径,共同营造更加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科创育人环境。

  “大家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学校建设做贡献。”夜话尾声,赵阳勉励在场师生,并从三个层面展望未来方向。对学生,要总结竞赛经验,树立科研信心,为来年再战积蓄力量;对职能部门,要在政策激励与资源投入上持续加力,激发师生内在潜能,提供坚实保障;对学校层面,要以经验传承等方式持续点燃师生科研热情,营造更浓郁的竞赛与科创氛围,为学校跨越发展,特别是申博攻坚任务,交出更优异的答卷。

  学校办公室、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团委等职能部处负责人参加活动。


摄影:张志远 编辑:伍环 赵晗宇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