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要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2025阳明心学大会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传习研讨营暨“阳明学的开新与践行”青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日期:2025-11-03    来源部门:鲁迅人文学院     点击次数:

  10月31日-11月1日,2025阳明心学大会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传习研讨营暨“阳明学的开新与践行”青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共同主办,我校党委宣传部、人文社会科学处、研究生院、鲁迅人文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承办。

  论坛开幕式于10月31日下午举行,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汪俊昌,副校长胡云进,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俞正英,校人文社科处处长诸凤娟、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梁奇锋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鲁迅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萍主持。开幕式上还进行了“全国大学生优秀论文”颁奖。

  胡云进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绍兴文理学院在阳明文化的学术研究与大众传播领域,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力求“知行合一”,融汇古今。近年来,学校持续投入,精心打造全国大学生阳明学研究研讨平台,着力构筑青年学术交流高地,夯实了阳明学研究的未来根基。在扶持青年学子科研实践,激发阳明学研究的青春活力方面,学校积极鼓励并支持本科生、研究生投身王阳明研究的学术实践。同时,学校还积极推动文化形态创新,探索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习•研•创•演”四位一体的阳明文化实践育人体系。

  俞正英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青年学子应深挖精髓,准确把握阳明心学的核心要义与思想体系,深刻理解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不断增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应勇于探索,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寻阳明心学与现代社会、现代价值的结合点,敢于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开辟新路径,让阳明心学在回应时代课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应注重实践,弘扬知行合一的精神,要将对心学的理解,转化为提升自身修养、服务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

  杭州师范大学张天杰教授阐述“知行合一”如何落实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这一问题。他指出,阳明学之特色,区别于朱子学以及中国传统哲学之中的其他,儒、佛、道各家各派的、最为核心的思想就是“知行合一”。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真知”必须“实行”,“实行”才是“真知”。“知”才能实现“行”,“行”才能完成“知”。

  新疆大学博士朱倩雯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持续参与全国大学生传习研讨营所带给自己的宝贵成长。她表示,从线上聆听讲座到现场参与研讨,从文献研读到亲访阳明故居,多元的学术活动让她对心学思想有了更真切的体悟。

  论坛闭幕式于11月1日举行,绍兴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李永鑫做学术总结,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宋浩成致闭幕词,闭幕式由校王阳明研究中心主任卓光平主持。

  李永鑫表示,本研讨会的论文围绕“阳明学的开新与践行”核心主题,从理论传承与深化、实践转化与拓展、当代价值与青年关联三大维度系统梳理研究现状,探析跨学科对话、新史料挖掘等学术创新突破,阐释阳明学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实践能力培育的价值意义,进而提出了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并构建大学生践行阳明学的人格修炼路径,助力阳明学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

  宋浩成表示,绍兴是阳明先生的故里,是心学思想的发源地与成熟地。作为扎根于这片文化沃土的高等学府,绍兴文理学院始终以传承弘扬阳明文化为己任。学校将以此次盛会为契机,继续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支持青年学者成长,推动阳明心学的研究传播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主题发言环节,徐尔徽(复旦大学博士)、李玉奇(苏州大学博士)、颜培森(山东大学博士)、杨思源(香港中文大学博士)、龚克(中山大学硕士)、钟炎(贵阳学院硕士)、赵煊(南京师范大学硕士)、阮佳轶(绍兴文理学院)等8位同学先后汇报研究成果,诸凤娟作精彩点评,鲁迅人文学院副院长刘亮主持该环节。

  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共有109名青年学者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了发言和讨论。

文字:卓光平 编辑:伍环 赵晗宇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