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18日,“数智时代的人类休闲文明”跨学科主题研讨会暨2025年浙江省休闲学年会在绍兴文理学院召开。会议聚焦休闲文明发展的新理念与新路径,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与科技创新为休闲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文旅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崔凤军,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徐健,浙江省休闲学会荣誉会长王冬龄,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俊出席并致辞,来自省市社科联、文旅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旅企业等二百余名嘉宾代表参会。开幕式由浙江省休闲学会会长、浙江大学休闲学与艺术哲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慧梅教授主持。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休闲学会与绍兴文理学院联合主办,绍兴文理学院中国文旅科技创新研究院和浙江大学休闲学与艺术哲学研究院承办,获《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休闲研究》(LeisureStudies)《旅游科学》等11家期刊提供学术支持。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庞学铨,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周兴,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保继刚,华东师范大学休闲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复星旅文终身荣誉董事长钱建农,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盖建民,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廖备水,绍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陈富根,中国文旅科技创新研究院联席院长傅建祥,中国文旅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小红书文旅运行专家慎为等专家学者出席。

徐健指出,省休闲学会作为本领域我省专有学术共同体平台,深耕研究、应用与交流,引领学科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增强了我省学术话语权,为繁荣发展浙江省文化事业和文旅休闲产业、推进本领域的浙江实践和经验探索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数智时代赋予休闲文明以全新的内涵与形式,构建起以精神提升、兴趣满足为核心的休闲新形态。VR沉浸式体验、AI个性化推荐、区块链数字资产保护等科技融合改变生活,开展相关研究是回应时代关切、推动理论创新的需要。是服务社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需要。徐健强调,休闲是人们高质量生活永恒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次学会与绍兴文理学院合作研讨,聚焦数字技术机遇挑战,探索休闲文明新路径,关乎多领域共同关切,兼具学术与现实价值。

崔凤军向出席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绍兴作为一座文化旅游休闲城市,文化是其最鲜艳的底色。近年来绍兴以“数字+”“科技+”激活古城休闲场景,文旅休闲已成为拉动绍兴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绍兴文理学院与古城校地共生,去年成立中国文旅科技创新研究院,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文旅科技创新研究高端平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他强调,休闲与科技正在从相互塑造走向相互共生,本次大会将探讨数智时代人类休闲文明的相关问题,期待与会者贡献真知灼见,推动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数智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美好生活,让休闲文明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王冬龄指出,浙江始终是休闲创新的先行之地,绍兴更是人文底蕴深厚,既承李渔《闲情偶寄》的休闲智慧,又以智慧景区、数字非遗展现数智活力,为年会主题提供了最鲜活的样本。他表示,本次年会要聚焦AI重塑休闲形态、休闲产业新范式,更要聚焦休闲文明的人文内核,聚焦“人”的精神成长与价值实现,共同探索数智时代休闲文明的发展之道,让休闲真正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王俊表示,浙大2007年在哲学一级学科下设立全国唯一休闲学硕博点,庞学铨教授为学科奠基并创立省休闲学会。浙大哲学院位居国内哲学学科的第一方阵,休闲学是其一张创新金名片,浙江大学休闲学与艺术哲学研究院也汇聚各方优势力量持续推进休闲学研究。他指出,浙江省休闲学会以休闲学为枢纽、以哲学为代表的人文社会科学,与地方文旅相关产业规划等紧密结合,具有显著的学术和社会效益,拓展了休闲学的学术影响力,也极大助力了休闲学学科的发展。他强调,数智时代技术深刻改变生活,此次会议主题极具时代意义,大会为休闲学理论创新、实践发展及美好休闲文明建设贡献智慧。

开幕式上,浙江省休闲学会秘书长李健教授主持了颁奖环节和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对优秀的教师论文与学生论文以及休闲文旅创新与休闲教育创新案例做出表彰。同时,浙江大学休闲学与艺术哲学研究院与华东师范大学休闲文旅产业研究院也在开幕式上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主题演讲环节由浙江省休闲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休闲学与艺术哲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玮教授主持,八位来自学界与业界的知名专家分享其学术成果或业界经验。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保继刚教授就中国旅游研究的特殊性展开首场主题演讲。他洞察中国语境,指出和有力解释了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过剩问题,认为在社区旅游与乡村旅游等领域的研究上,必须对土地产权和资源产权进行分析,为审视产业根基提供智力支持。

华东师范大学休闲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复星旅游文化集团终身荣誉董事长钱建农教授紧接着发表了题为《“道”“业”相融:休闲文旅产业的哲学根基与当代实践》的演讲,他分享了佛洛依德三个层次的快乐哲学是如何指导在复兴文旅并购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与创建三亚•亚特兰蒂斯等休闲产业实践,并指出旅游业从Travel(旅行)、Holiday(度假)进化到Foliday(Fun,Family,Friends全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廖备水教授带来了《数智时代的休闲文明:AI的伦理挑战与可信路径》的精彩分享。他直面人工智能技术为休闲领域带来的伦理与安全困境,并提出了构建可信休闲AI的四大支柱与从理论到休闲治理实践行动指南。

浙江大学教和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孙周兴教授以《普通休闲论-人类世文明的生命主题》为题,指出休闲是人类世文明存续的生命主题,指出休闲学旨在从进步主义和增长主义(科学乐观主义)的逻辑怪圈中解放出来,要求形成一种放松、放下的生活姿态;休闲学通过艺术异质性与哲学稳重性为未来人类可忍受的生活创造可能性;休闲学是“未来”之学,首要地是“艺术←→哲学”。

浙江大学教和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盖建民教授在题为《不伤为本,无病为先:数智时代休闲文明的道家康养尺度》的演讲中,将道家养生哲学与数智时代的休闲议题相结合,指出道家典籍中蕴涵有宏富“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命智慧,应破除养生的误区,提倡休闲养生,进行健康自我管理并指出了健康管理的七条原则。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庞学铨教授在《以休闲链接技术与生活世界》的演讲中,指出技术世界的本质是由效率、计算和数据构成,而生活世界是与人的主体性、情感与价值密切联系。休闲的根本特征是个体性、自由性、乐意性,休闲有在人和社会的同一化同质化中唤醒主体性的力量,休闲涉及生活世界的各个领域,休闲具有的链接功能可以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随后,从休闲作为重建生活秩序的“依托”,休闲作为“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的“调节阀”,休闲作为意义世界的“恢复器”,休闲作为社交的“真实空间”与 休闲作为诗意地运用技术的“场域”六个方面展开了阐述。

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教授则以《数智时代的休闲观:关于休闲与科技的辩证法的思考与展望》为题,指出科技拓展了休闲的边界与形式,科技提升了休闲的体验与效率,而休闲需求也驱动科技创新,因此科技与休闲相互塑造与相互成就,但也要警惕技术阴影下的休闲异化,应走向科技与休闲的共生与共鸣。

最后,慎为以《休闲文明下小红书如何促进文旅发展》为题,分享了社交媒体平台如何利用其生态优势,具体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为理论探讨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支撑。
整场主题演讲高潮迭起,从哲学思辨到产业实践,从技术伦理到平台赋能,全方位、多维度地回应了“数智时代的人类休闲文明”这一宏大主题,为后续的平行论坛研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指明了丰富的探索方向。
下午议程设置五大平行论坛,百余位学者围绕“数智时代的休闲基本理论创新与重构”“休闲产业创新”“休闲方式变迁”“农文旅体验融合发展”“文化遗产活化”展开研讨。各论坛分别由李鹏程、邱云美、吕佳颖、乔光辉、林敏慧、董雪旺等教授主持,刘双庆、张圆刚、李子华、吴延熊、陈碧、谢琰等主编及沈世伟、林岚、徐达、李卫飞等学者担任点评嘉宾。





本次年会通过跨学科交流与产学研对话,为数智时代人类休闲文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提供丰富思想启迪,圆满落下帷幕。
编辑:赵晗宇 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