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要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崔凤军在教育部召开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发布日期:2025-09-30    来源部门:办公室     点击次数:

  近日,教育部来浙督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在西湖大学召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会。我校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西湖大学等6所高校就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情况作交流发言。校党委书记崔凤军代表学校以《扎根地方 追求卓越  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城市综合性大学》为主题作交流发言。9月30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教育参阅》摘录刊发。

绍兴文理学院:扎根地方 追求卓越
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城市综合性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坚持扎根地方办大学,将越地文化融入育人体系,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全面构建校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城市综合性大学。
  一、坚持“以地方为师”,打造文化育人绍兴范式
  学校充分依托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聚焦“越文化”基因解码与当代转化,打造文化“浸润式”育人阵地,着力培养个性化、创新型卓越人才。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构建“思想为魂、课程为基、文化为脉”的大思政工作新格局,入选全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校和省级示范教学研究中心。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绍兴样板”建设,打造“真理的味道•越思政”品牌,形成一批具有绍兴辨识度的“金课”与典型案例。“三全育人”成效显著,“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A级”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实施地域文化育人工程。为解决地域文化育人普遍面临的“资源沉睡难活化、课程零散难深化、成效模糊难量化”三大难题,学校构建“课程—实践—素养”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推动越文化精神图谱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开发《鲁迅研究》等39门特色课程,编写全国首部《大学书法》数字教材,将30处绍兴文化地标融入校园景观,打造“行走的越文化博物馆”。与绍兴文旅集团共建18条研学线路,孵化“跟着课本游绍兴”“重走唐诗之路”等全国知名文化品牌。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形成文化育人的“绍兴范式”。
  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探索卓越教师、卓越医师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2013年开设卓越教师养成班,以鲁迅“首在立人”、蔡元培“五育并举”、王阳明“知行合一”教育思想浸润师范生气质,培养522名卓越师范生,受益学生超1.5万人,被教育部作为“高质量师范生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推行“2.5+2.5”校院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执业医师资格通过率高于全国10余个百分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获批全省“1+3+N”高校特色人才培养专项。
  二、聚焦“四个面向”,推动教科人一体改革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浙江“两篇大文章”,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打造高端人才队伍。坚持人才强校首位战略,大力引育高层次领军人才。现有省部级以上人才5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国家级人才26人。15人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创新“编制在高校、服务在企业”用人模式,建立绍兴市高层次人才工作驿站,入驻25人,实现校地人才共享、科技互惠。
  构建新型学科体系。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创新体系,做强工科、做特文科、做精理科、做活社科、做优医科,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现有ESI全球前1%学科5个、硕士学位点29个、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3个。建有深部金属矿智能开采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2个。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9项,其中国家级4项。
  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围绕国家安全与重大工程,开展“卡脖子”科技攻关。杜时贵院士团队实现抗剪强度精确获取“从0到1”的突破,引领我国该项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深部金属矿山地下开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伍法权教授团队研发“背包实验室”和岩体主动加固关键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川藏铁路、南水北调、雅下水电等国家重大工程。
  三、构建“三个共同体”,营造校城融合生态系统
  坚持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打造校城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
  以高层次人才队伍服务地方。深入参与绍兴教科人“三位一体”试验区建设,建成纺织智造、集成电路等8个现代产业学院,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8项。近两年组建36支科技服务队,深入产业企业破解难点痛点,签约经费超5000万元。沈润溥教授团队与浙江医药合作研发的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全合成新工艺,累计销售超50亿元、利税近20亿元。
  以高质量咨政研究支持地方。成立新结构经济学长三角研究中心、兰亭国际智库中心、中国文旅科技创新研究院和兰亭中国书法研究院等智库平台,打造“通天线、接地气”的智库矩阵。2024年创办《绍大咨政》专报,聚焦党委政府重大战略、重点关切形成高质量咨政建议21篇,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4件次,实现成果快速转化。
  以高水平文化活动宣传地方。搭建越文化出海平台,在海外开设16个“兰亭书法学堂”,获评浙江省国际传播优秀案例、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连续12年举办“鲁迅与世界文豪对话”活动,打造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品牌。高质量推进总投资61.88亿元的校园改扩建工程,努力打造绍兴市民的大客厅、大花园、大书房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新高地。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一流办学目标,强化服务地方使命,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城市综合性大学,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