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29日,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研修班在省委党校举行。会上,8家单位就立德树人、“双一流”建设、产教融合等教育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作了经验交流,绍兴文理学院以《以高质量咨政研究服务地方发展》为主题作经验交流。《浙江教育报》日前推出《聚焦重点谋发展 共绘高教新图景——2025年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研修班发言摘登》专版,摘录刊发。
以高质量咨政研究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坚持“名城名校”融合发展,将服务地方视为立校之本,把建设高水平智库、提升咨政能力作为战略支点,系统谋划、全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打造“全域联动、特色鲜明”的智库矩阵
首先,党委统领明确建设方向。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的城市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目标,将“校地共生”列为四大发展战略之一,明确提出“加强智库平台建设,强化社会服务与决策咨询研究”。
其次,打造集群服务区域发展。目前,学校拥有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智库等省级智库类平台5个,入选省级智库联盟成员单位5个,拥有市级智库类平台16个,并建设了一批校级特色智库,形成层次清晰、覆盖广泛的咨政平台体系。
最后,健全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强化规范管理,出台智库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和目标考核。加大投入力度,为每个智库设立专项运行经费。加强政策激励,将决策咨询报告、政策建议采纳情况等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评价指标。
二、深化机制创新,畅通“精准对接、高效转化”的服务渠道
一是学校着力打通信息壁垒,创新合作模式,构建“双向奔赴、多元协同”的生态,确保研究成果“适销对路、落地有声”,切实服务地方决策与实践。
二是构建“双向奔赴”的需求对接机制。坚持主动“走出去”、诚意“请进来”。校领导定点联系县(市、区),深入政府、企业一线,精准把脉痛点堵点难点。同时,创新建立校地智库人才“旋转门”机制,聘任23名党政机关领导、地方智库专家、领军企业家担任高等人文研究院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解读政策、精准点题,确保研究紧扣地方脉搏。
三是创新“多元协同”的研究服务模式。“直面式”协作:与越城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越城区文旅产业发展研究与促进中心,策划打造文旅爆款产品,持续擦亮“越城文旅”品牌。“联合体”攻坚:近两年组建31支科技服务队,深入50多家企业把脉问诊,签约经费超4000万元,推动科研成果精准破解企业痛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打造“高效直达”的成果转化通道。设立直报“快车道”,融入地方“治理链”,创办《绍大咨政》专报内刊,聚焦党委政府重大战略、重点关切形成高质量咨政建议,直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推动学校智慧深度融入地方治理体系。
三、聚焦区域发展,结出“看得见、叫得响”的服务成果
通过持续努力,学校咨政研究深度赋能地方发展,有力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和贡献度,实现了“有为有位”。
一是精准服务地方战略。中国文旅科技创新研究院围绕绍兴“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战略”提出系列建议,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肯定,多项建议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
二是有力支撑产业升级。基于对医药行业的诊断,推动学校沈润溥教授团队与浙江医药合作研发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全合成新工艺,累计销售超50亿元、利税近20亿元。
三是创新赋能文化传承。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传承基地、越文化研究院等有效服务文化强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绍兴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
链接:http://www.zjjyb.cn/html/2025-09/02/content_65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