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园新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聚力争先∣马烨灵:步履不停的90后科研逐梦人

发布日期:2022-11-23    来源部门:党委宣传部     点击次数:

  编者按:日前,我校获批主持24项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创学校历史新高。其中面上项目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5项,立项学院有生命科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医学院、商学院。为营造尊重学术、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特聚焦本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代表,聚焦奋进卓越的科研人,展现他们勇攀高峰、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马烨灵,医学院基础医学部专任教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研究方向为生殖病理与胎盘发育。2021年7月入职我校,首次申请就获批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这也成为她在科研道路的坚定一步。作为土生土长的绍兴人,马烨灵对故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这促使她博士毕业后选择了我校。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在采访中,“兴趣”和“喜欢”两词经常被提及。马烨灵在本科学习的专业是生命科学,硕博时选择了攻读医学方向。马烨灵说,她非常希望通过研究真正去解决医学上的一些难题。正是这种热爱让马烨灵在科研的道路上遇失败不气馁,有压力不轻言弃。她在科研中一步步获得成就感,即使这个过程需要忍受无数昼夜的孤独。科研对于她来说,是一件十分简单、纯粹的事情。在科研中,她能有条不紊、心无旁骛,往向往的方向前进。

  马烨灵希望有一天自己从事的基础研究能够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她提到,科研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基础研究到临床的转化是需要长久的坚持的,不能完全把眼前的现实利益当做科研的目标。所以,要沉下心来,喜欢就去做,虽然回报不一定完全符合预期,但只要做就一定有回报。

科教结合细致严谨

  作为刚入校的青年教师,马烨灵坦言,在教学和工作中有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于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平衡,来自于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她正在逐步适应并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她提到,在教学时和学生不断的交流中了解学生的科研思维,同时选拔出来一批擅长做、具有科研思路的学生,并带他们从课堂走入科研,在科研中不断将知识进行拓展和巩固,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学生的思考和提问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讨论也对她的科研有一定的帮助。师生来往之间,实现教学相长。

  一丝不苟,严谨细致,是她对待科研的一贯态度,她的学生方丹娜向记者透露:“有次统计胎盘绒毛间隙中免疫细胞数时,所得结果与现实情况甚是相悖。我当时十分纠结,是要填写理想数据还是统计与现实情况大相径庭的数值,马老师当时就告诉我说在实验数据统计中要如实记录,要秉持谨慎细致的科研态度。”

薪火相传以灯传灯

  在读博期间,马烨灵的导师对她之后的科研道路影响深远,她表示:“很幸运能够遇到我的导师。在导师的实验室中,我成长了很多,导师就是我行为的蓝本,从她身上我知道做事情原来能够做到那么细致,那么让人舒服。向更好的人看齐,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动力。你想成为更好的人,你得去找、去学习那样的蓝本。”她也把从导师身上学到的美好品质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方丹娜提到,在日常学习中,马烨灵会教导她要踏实沉稳,注重平时积累,切忌在期末通宵抱佛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采访中,马烨灵表示,作为青年教师,一入校就从学校和学院中获得了很多帮助,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培训以及学校老一辈老师的帮助,让她逐渐能够在教学和科研的时间分配中找到平衡点,在申请基金时,学院会组织校内和校外的老师和专家进行意见的反馈,这种“传帮带”的模式也让她能够迅速融入文理学院的大家庭,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她也提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的背后离不开医学院的资源与支持。

  目标明确、逻辑清晰,这是记者在与马烨灵交谈中体会最深也是印象最深的。作为90后科研人,马烨灵在教学和科研之外,也会劳逸结合,去旅行,去享受美食,她说:“可能青年科研人和老一辈科研人在生活方式上有不同,但科研的态度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去传承老一辈的精神和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更好。”

  遇风尽是同舟客,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以热爱为方向,以兴趣为指引,她是90后科研人,也是90后逐梦人。


                                     文字:张毅哲 叶子菁 编辑:张冉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