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园新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董平教授做客风则江大讲堂谈阳明心学与生存意义

发布日期:2019-05-13    来源部门:党委宣传部、大学生传媒中心     点击次数:

  5月10日晚,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董平教授做客风则江大讲堂,作题为《尽人道以达天道——阳明心学与生存意义》的讲座。校党委副书记沈赤,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陈均土,师生和市民代表近400人参加讲座。

 

  董平教授用“我是谁”这一经典哲学问题引入主题,指出该问题本质上是关于人自身存在的本原预设。“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本质,都有其最初的假设。”董平以现代宇宙学为例,指出其就是建立在宇宙大爆炸这个假设成立的基础上。因而引申出哲学的最初假设是“虽然这个世界许多事物千差万别,但仍存在着某种统一性”,进而阐述了“有意义的人生便是有本有原的人生”这一观点。
  董平教授从心学发展历程起步,进一步解释了王阳明的“心,即理也。”表明人真实存在的本质,其实是同一与理,即同一与道。人的真实存在便是去除附加在人身上的一些东西,包括名字、身份、荣誉等。董平教授阐释了王阳明心学的第一原理便是人的本原实在就等同于天道,承认“心,即理”事实是展开一个人全部生活的根据。
  董平教授剖析了“知行合一”的两层含义,他指出“知行合一”的第一层内涵关乎存在。“我们的性格、人格原本是一体的,这是人的本原存在状态,但个体的存在是通过个人的行动体现出来的”。董平教授认为,知行合一的第二层内涵探讨的是人生的意义。他指出,当人之身归还本原时的状态便是回归知行合一的“一”。一个人有多重身份,但在特定场合人们往往只能呈现一种身份,一个人如果能将在特定情境下合适地表现他的责任,这就是“义”了。董平教授总结道,一个人若能将他的内心本原落实到生活的所有方面,实现个体自身与心身一体,这就是自我真实存在的意义了。
  “知行合一”是告诉我们可以为所欲为了吗?董平教授指出,通过深入分析“知行合一”的前提条件,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详细地解释了,“致良知”是“心,即理也”的真己。王阳明的心学和生存意义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董平教授认为,王阳明启示我们不能做一个内外分裂的、人格断裂的、心身不一致的人,要求我们将全部的经验活动都建立在人的根本上。因此,王阳明的心学也就是一个为生命建立根本之学。
  董平教授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情的互动问答。董平教授丰富精彩的讲座内容和鞭辟入里的问题解答赢得师生的阵阵掌声。动问答。董平教授丰富精彩的讲座内容和偏僻入里的问题解答迎来了师生的阵阵掌声。

 

文字:徐江蔚  摄影:周晶 张敬毓 虞亦娴 王睿扬  编辑:张颖 谷江稳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