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绍兴酱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暨高等人文研究院第13次学术沙龙在中国酱文化博物馆举行,聚焦绍兴酱文化的历史脉络、工艺传承和产业创新,探讨地域文化基因的当代转化。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崔凤军,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高等人文研究院兼职教授冯建荣,浙江省军区原政工局主任、原绍兴市委常委柴祥群,亚洲食学论坛主席、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赵荣光,季三缸集团董事长、(绍兴)中国酱文化博物馆馆长季国苗等出席活动。学术交流会由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兼秘书长何俊杰主持。

崔凤军指出,酱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符号,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绍兴酱文化是绍兴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越文化脉络中“三缸”文化的核心组成,是中华饮食文化基因库的鲜活样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饮食文化是民族性的重要展现,是坚持民族主体性的最后一道“堡垒”。他指出,绍兴酱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要把握好历史文化脉络,做好酱缸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要守正创新,把握好健康中国带来的机遇,充分关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研制符合人们需求的健康食品;要积极利用新媒体等传播平台,扩大绍兴酱文化的影响力;要借力文化强国建设和的东风,推动绍兴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保持古法制作技艺与方式的同时,积极推动改良与创新,打响“酱香城市”品牌。
冯建荣指出,要进一步加强酱文化博物馆建设,强化酱功能的研究、酱文化的提炼、酱历史的梳理,切实做好绍兴酱文化的研究、展示和传播工作。
赵荣光围绕中华酱文化的哲学思考、绍兴酱文化发展及传统酿造业发展等方面,作主题为《慢发酵、长滋味、永续食——中华酱文化的哲学思考》的讲座。
季国苗介绍了绍兴“三缸”文化的历史、酱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松盛园的发展历史和理念,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和酱文化发展机遇与困境等,阐述了产业园建设构想。
北京市酿造公司原总工程师徐开生,中国调味品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谢韩,中国黄酒技术委员会委员、黄酒酿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潘兴祥,绍兴市政协二级巡视员、绍兴市鉴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柴英龙,高等人文研究院特聘教授李山等围绕绍兴酱文化发展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交流。
交流会上举行了签约仪式,绍兴文理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文平、鲁迅人文学院院长李圣华分别与季三缸集团签约,双方将在产业创新、酱文化传播等方面展开合作。

交流会上还举行了高等人文研究院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崔凤军为柴祥群和绍兴轨道交通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定国颁发聘任证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诸凤娟宣读聘任文件。

交流会前,崔凤军一行参观了中国酱文化博物馆、松盛园酱文化园区。
摄影:张志远 编辑:赵晗宇 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