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我校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鎏帆在国际植物学著名期刊《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题为“Clathrin-mediated trafficking regulates copper tolerance by modulating the localization of HEAVY METAL ATPase 5 in Arabidopsis root cell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网格蛋白介导的囊泡运输(Clathrin-Mediated Trafficking; CMT)调控植物铜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
铜(Copper)是生命的基本元素,是微量元素界的“低调贵族”。同时,铜又是一把“双刃剑”:铜太少细胞无法生存,太多又会造成细胞死亡。因此,了解植物响应铜胁迫的分子机理,对铜污染土壤中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产品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证实,网格蛋白通过调控质膜蛋白的内吞通量或特定质膜蛋白的胞内运输来帮助植物响应重金属胁迫。然而,有关CMT与植物铜胁迫响应的相关性研究尚属空白。

图1 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内运输调控植物铜耐受性
本研究发现,铜胁迫诱导网格蛋白在质膜PM(Plasma Membrane)和反式高尔基网状结构/早期内体TGN/EE(Trans‐Golgi Network / Early Endosome)上的招募(图 1 A);生理学分析发现,相比野生型,CME功能破坏拟南芥铜耐受性显著下降。此外,细胞学分析发现,CMT通过精准调控铜解毒蛋白HMA5(Heavy Metal ATPase 5)在PM和TGN/EE的定位、内吞和胞内运输(图 1 B-C),进而参与植物铜解毒过程(图 1 D)。研究成果有助于解析植物铜胁迫响应调控的内在分子机理,对铜污染生境下的高产稳产作物品种培育、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王鎏帆与徐梅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严旭博士、寿建昕教授和王超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此外,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邵勇华、张国超、冉玉玲和芦泓倩等同学也参与了此项研究。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绍兴文理学院科研启动经费的资助支持。
Plant Physiology是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于1926年创办的一本著名植物学期刊,也是植物学领域历史最悠久、最权威、引用次数最多的期刊。
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plphys/advance-article/doi/10.1093/plphys/ kiaf183/8128048
编辑:赵晗宇 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