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    English
    学生    |    教职工    |    考生
当前所在位置: 媒体聚焦
绍兴日报11月4日:​以数字叙事赓续名士精神创新育人路径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11-04    点击: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素有“名士之乡”的美誉,深厚的名士文化不仅是城市文脉的核心载体,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在数字化浪潮深度融入教育与文化领域的当下,如何以数字叙事技术激活名士资源,让名士精神成为思政教育的鲜活题材,成为绍兴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创新育人路径的重要课题。

  推动名士精神的时代传承,是绍兴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绍兴名士精神,是千年历史沉淀的精神瑰宝,凝聚着“忧忡为国、敢为人先、务实创新”的核心内涵。从大禹治水展现的因势利导、攻坚克难,到勾践卧薪尝胆彰显的坚韧不拔、励精图治;从王羲之兰亭雅集传递的文化雅致,到陆游笔下饱含的家国情怀;从鲁迅以文学为刃的批判精神、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到秋瑾舍生取义的革命气节、周恩来胸怀天下的崇高风范,这些跨越时空的名士事迹与精神,共同构成了绍兴独特的精神标识。长期以来,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多通过文献典籍、展馆展板等传统形式呈现,传播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当代人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数字叙事技术的应用,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路径,使名士精神转化“活”起来,成为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播的动态内容。

  数字叙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育人模式全方位转型升级。在内容呈现上,数字技术打破了单一文本的局限,整合图文、音频、视频、交互界面等多种媒介,构建起沉浸式的名士精神传播体系。在教育主体关系上,数字叙事推动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模式向“师生协同、人机交互”的共创模式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成为名士精神的寻访者、诠释者和传播者,教师则转型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与协作者,师生在互动共创中深化对名士精神的理解,实现价值认同的升华。借助数字叙事技术,让名士精神从静态陈列走向动态再现,进一步拓展了文化传承的场景与维度。未来,绍兴可依托鲁迅故里、蔡元培故居、阳明故里等核心文化场所,利用VR、AR(增强现实)等技术,进一步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从而既强化学习者的情感共鸣,更让名士精神真正“活”起来。同时,数字叙事还推动教育价值从知识传递向行为转化延伸,引导学习者将名士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体验—感悟—践行”的价值闭环,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以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未来绍兴以数字叙事为依托传承名士精神,既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落实,也是推动文化创新、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探索。当绍兴名士精神借助数字媒介焕发新的生机,思想政治教育也将在虚实融合的叙事中,更好地完成入脑入心、铸魂育人的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绍兴应继续弘扬“胆剑精神”,以数字叙事创新文化教育与传承路径,让名士精神在新时代持续激励广大群众奋勇前行,为地方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绍兴文理学院:张灵 王子恒


  原文链接: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pad/content/202511/02/content_615096.html




下一条:绍兴晚报11月3日:风则江畔阳明文化光映校园 阳明剧社阳明文化传习展演昨晚举行

返回

教育部 | 浙江省教育厅 | 省教育收费监督 | 电子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 邮编:312000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 浙公网安备330602000020号 |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