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绍大夜话”第三十三期之“青春夜话”第二十五期在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展厅会议室举行,这是“青春夜话”开进学院的首场活动。副校长陈均土与学生代表聚焦新时代书法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畅谈人生视域下的文化发展。学校办公室、学工部、后管处、团委、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文化交流绘就青春画卷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来备受推崇。在全球化浪潮下,书法青年以笔墨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仍在意大利摩德纳大学参加交流项目的张馨心同学分享了传授书法艺术时的点滴经历,表示艺术能跨越迥异的文化背景引发共情;朱嘉琦同学表达了今后在书法专业上的深造规划,希望能考上香港岭南大学,带着对书法的热爱继续在艺术与科技交叉领域扎根钻研;“艺术是校园文化融合的催化剂,让校园变得更加温暖”,丁愉典同学结合自己参加多元化艺术活动的经历,分享了校园内丰富多彩的活动设置,以及由此收获的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国籍的友谊,同时她也希望加强跨校区合作,打造更多大型艺术活动。
陈均土表示学校将协同市委市政府统筹资源,加速推进海外书法学堂建设,构建涵盖教学、展演、研究的全链条中外文化交流机制,让书法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焕发新生机;同时,深化兰亭书法艺术学院与本部的联动,打造跨学科艺术实践平台,推动书法青年深度参与多元艺术创作,并推动翰墨文化浸润校园。
规划先行点亮成长明灯
陈泽嘉一同学回顾了自己从书法“门外汉”到日日笔墨相伴的成长蜕变,从目标导向到过程主义,从“就书法论书法”到“跨学科关联思考”、她在学习路上收获颇丰;刘佳星直言面临临摹古迹与自主创造相矛盾时的焦虑,表示将不断潜心探索出适合自身的个性化书法风格,在长期磨练中打造兼具独特性、形体流畅与传神韵味的字体;李鑫同学前瞻书法学术之路,客观分析自身条件规划深造道路,拓宽未来求职求业方向;田润钰同学则反思学习路上的内耗与迷茫,追求高效学习与放松身心的平衡点,努力让单一的学习生活充盈多彩。
陈均土以“十万小时定律”为喻,勉励同学们拒绝短期化与功利化,强调长期积累与持续投入的作用。他表示,学校会持续完善考研就业赋能体系,搭建高质量咨询体系与服务平台,以精准滴灌式服务护航同学们的成长全周期。
思辨青春探索多元可能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书法青年积极求变。刘馨同学在系统学习技法后于数字媒体中看当今书法,意识到笔墨纸砚的美学能够在与文创的碰撞中焕发新生,提出了“书法+x”创新融合的全形态模式;雷嘉颉同学思考书法文化内核,希望依托城市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探寻师范方向外的职业新路径。戴之尧反思短视频快节奏下的书法热潮,表达自身守正创新破新局、脚踏实审视自我的决心与定力。
面对同学们的多样探索,陈均土提出书法突围的破局之道,鼓励同学们借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多元学科的知识赋能,重构书法艺术的叙事维度,坚守传统文化根基,勇攀艺术高峰。
活动中,同学们围绕宿舍环境、食堂餐食、人才培养及校园文化活动等议题建言献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就焦点问题作出详细解答。
陈均土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学校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全力保障学生学习生活需求。他鼓励在座学生既要敢当“文化摆渡人”,以笔锋对话世界,让传统书法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新生机,更要勇做“传统守望者”,在文化长河中书写属于书法青年的“兰亭答卷”。

编辑:赵晗宇 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