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5月23日:探寻两国文豪的心灵共鸣

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5-23 阅读次数:

探寻两国文豪的心灵共鸣

鲁迅与狄更斯“大师对话”在绍举行

  本报讯 5月22日上午,由鲁迅文化基金会、市委宣传部和绍兴文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大师对话:鲁迅与狄更斯”中英文化交流活动在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举行。来自中英两国的文学研究专家,狄更斯先生第五代后裔露辛达・霍克斯利,鲁迅先生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等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围绕鲁迅与狄更斯这两位文豪进行对话交流。

  鲁迅与狄更斯,一位是东方的文化巨匠,被誉为“中国新文学之父”和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一位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眼睛”。他们出生在东西方两个不同的国度,却有着诸多共通之处。鲁迅走上文坛不久,就注意到狄更斯和他的作品。鲁迅在小说《阿Q正传》中称狄更斯为英国“文豪”,对其文学才能表现出高度的赞赏。正因为心灵的相通,鲁迅先生先后在5篇文章中提及狄更斯,认为应该多翻译狄更斯的文学作品。

  “鲁迅与狄更斯的文学创作,都是以犀利的笔触揭露社会黑暗,批判人性的扭曲,并呼吁社会变革。尽管两人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不同,但他们的作品在现实和社会关怀上存在诸多相似,体现着文学批判现实、改造社会的精神承继。”山东省社科院资深鲁迅研究专家曹振华认为,研究鲁迅对狄更斯的接受,可以从文献探查互证及文学创作本身两个方向入手考察。

  绍兴文理学院教授古大勇从鲁迅与狄更斯两人的人生历程、思想和文学作品出发,发现两人有不少内在的“遇合”之处。“他们都具有相似的童年经历和创伤体验;两人都是伟大的‘热者’,对底层和弱势群体保持同情关怀的伟大‘人道主义者’;两人同时又都是伟大的‘冷者’,他们作品中充满直面现实、冷峻犀利的批判性内容与冷静客观的讽刺手法的运用。”

  鲁迅与狄更斯两位文豪的笔下诞生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炎秋比较了鲁迅和狄更斯对于笔下人物阿Q与俾克史涅夫的刻画,“两位作者对于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也在作品中挖掘和展示了人性”。

  当天下午,对话活动还走进鲁迅故里景区,英国狄更斯代表团参观了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等,并在百草园种下代表友谊的何首乌。狄更斯博物馆与绍兴鲁迅纪念馆签署了《缔结友好博物馆意向书》,以促进两馆的文化信息互通、文化活动交流和可持续对话。

  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大师对话:鲁迅与世界文豪”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十二届,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海外受众达百万人次,成为中华文化“出海”的典型项目之一,不仅促进了跨国的文学相互交流和民众友好往来,更开拓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精神丝绸之路”。(记者 赵婧赟)


原文链接: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pc/content/202505/23/content_588775.html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602000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