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以“文润绍兴·社科有YOUNG”为主题的2025年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在越城区鉴湖街道云松村启动。

本次活动由绍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共绍兴市越城区委宣传部、越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绍兴市越城区鉴湖街道党工委联合承办。
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如兴,绍兴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坚,浙江传媒学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杨立平,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俞正英,绍兴市社联党组书记、主席王静静,越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萍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启动仪式。来自各区、县(市)社科联、在绍高校、学会(研究会)、社科普及基地等相关部门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丁如兴在讲话中提出,近年来,绍兴社科战线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锚定科普活动特色化、科普工作品牌化、科普基地精品化三大目标,坚持思想引领,深挖文化底蕴,紧扣民生需求,交出了一份扎根大地、服务民生的精彩答卷。2025年是我市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的关键之年,他希望全市社科界一要当好理论武装的“播种机”,全面筑牢思想根基;二要当好文化传承的“孵化器”,创新擦亮地域名片;三要当好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持续彰显民生温度。

绍兴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成果之一《绍兴风华——历史文化普及精品读库》正式发布,读库总编杨立平讲述了背后的故事。《绍兴风华——历史文化普及精品读库》由绍兴市社联组织编纂,分为“知人、识城、赏艺、品味”四个板块,共十六本著作。为确保读库质量,项目承接单位浙江传媒学院组建了一支由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组成的专业课题团队。课题团队深入研究、精心撰写,最终形成的成果《绍兴风华——历史文化普及精品读库》,在内容上涵盖了绍兴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全面展现了绍兴文化的风貌;在写作上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绍兴故事,突出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在学术上严格依托专业的研究和丰富的史料,确保内容的准确和可靠。作为“十四五”期间绍兴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发布的第二部成果,这套读库是广大读者了解绍兴历史文化的系统性读物,将成为绍兴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过程中一张极具辨识度的文化名片。
活动现场,俞正英和王静静为各区、县(市)社科联及高校社联的10支代表队授社科志愿者服务队队旗。

今年,市社联在全市范围内成立了绍兴市“越哲”社科志愿服务支队、越城区“古越新声”等6支区、县(市)大队,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等12支在绍高校队伍和197支社科普及基地队伍,搭建完成由省总队牵头下的市支队、县大队的三级志愿服务队伍组织框架。下一步,市社联将进一步发挥志愿者服务平台优势,精准把握群众的精神需求,将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相结合,实现社科志愿服务的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越城区“古越新声·乡村talk”宣讲播种计划启动宣言,启动了“越青学潮”青年理论学习创新计划。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宣讲团用英、德、波斯三国语言演绎了社科宣讲舞台剧《剑胆书心》,绍兴评话非遗传承人方天通过开放麦演绎了《名士乡里说名人》。


现场设置了“社科有约 普及同行”全民科普游戏互动体验场、翻页打卡计数签到、社科知识趣味答题挑战等项目。丰富多彩的社科市集展示了的科普成果、文化研究成果、非遗成果以及充满创意的文创产品,将绍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创新思维巧妙融合,为群众和游客送上一场家门口的科普盛宴。

本次科普周启动后,全市范围内将推出200余场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构建“热在基层、活在群众、强在长效”的社科普及新格局,推动优质社科资源向基层延伸、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为长效发展筑基。活动聚焦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主线,以多元化、互动式传播为载体,着力激活群众参与热情,持续释放社科普及的示范效应,为我市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共富示范市注入强劲社科动能。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OoEQ1TT8pHPDuDs81PNQ?mpshare=1&scene=1&srcid=0512x4LKd4lbrkHTRwz2HiK5&sharer_shareinfo=cdfab09fab9c9632b252bda715d13cb1&sharer_shareinfo_first=cabe2058161952f3848ca28d22982253&color_scheme=light#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