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要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绍兴日报》音乐版绍兴“清明上河图”

发布日期:2015-02-15    来源部门:     点击次数:

——绍兴第一部歌剧作品《鲁镇词调》独家揭秘

绍兴第一部歌剧作品《鲁镇词调》,雏形已成,已进入筹排之中。

  这让人想起类似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以及《多彩贵州》、《宋城千古情》,等等。它们,无不综合现代艺术元素与当地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讲述一个城市的故事,并反复上演,成为一个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它,一样让人期待。

   第一部轻歌剧

  我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痛苦的幽默和悲惨的幸福交织在一起。这是一个特别的江南小镇,也是一个浓缩了的中国。

  ——歌剧序幕部分,鲁迅的旁白

  上周六,午后。阳光明丽,如春。

  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李强正和一位合作人谈论轻歌剧《鲁镇词调》中的人物唱词。他认为,鲁迅笔下符号化了的几位主要人物,诸如孔乙己、阿Q、吴妈等,让他们用绍兴方言说、唱,会更有味道,这也是这部歌剧创作中的亮点和特色所在。

  李强口中的《鲁镇词调》,可谓是绍兴历史上第一部歌剧作品,最初由他创意策划,以鲁迅笔下人物和鲁迅笔下绍兴风情为主要内容和线索,把绍兴民间戏曲中特有的音乐元素集合、凝聚起来,恰如其分地渗透到创作中。

  历史上,鲁迅的形象及其作品多以文学、戏曲、影视、绘画、书法等形式存在,唯独还没有以纯音乐的形式展现,这是出此创意的初衷。李强介绍说。

  然而,创排该剧的意义,似乎不仅于此。来绍二十多年的陕西人李强,赞叹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观——尽管两者的相辅相成给绍兴带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似乎始终缺少一种形式新颖、富有现代气息并充满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载体,为这个城市点赞。而打造这么一部可谓集绍兴元素大成者的歌剧作品,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我们致力于把这部轻歌剧做成精品,不仅在绍兴,最好在全国都能吸引目光,并使其具有商业价值,服务于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经济。李强说。为此,他正与绍兴曲艺界的明星大腕洽谈,届时主要角色将由他们担当,目前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这让人想起类似的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以及《多彩贵州》、《宋城千古情》,等等。它们,无不完美结合现代艺术元素与当地历史文化,讲述一个城市的故事,反复上演,成为一个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有着多年合作经验、曾共同打造出数个国家金奖歌曲作品的一对老搭档,绍兴资深电视新闻人寿为民和绍兴文理学院汪嘉宝文化工作室负责人、国家一级导演汪嘉宝,分别为本歌剧的编剧和谱曲。导演自是李强自己莫属。

  李强感叹,作为鲁迅故乡的绍兴人,对弘扬鲁迅一贯是不遗余力,这也是他的创意得到很多人支持的原因之一。

  据介绍,该部歌剧目前已完成编剧工作,总共分为三幕,演出阵容为100人,除了几位主要角色将由绍兴本土的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担纲外,其他角色全部由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的师生出演。

  这部轻歌剧同时也是一部精品教材,融入绍兴多种戏曲元素,以音乐剧的形式,展示一个历史文化的绍兴。这对学生了解、研究绍兴戏曲文化,并将之应用于音乐创作或推广,都有很好的鉴赏和借鉴意义。李强说,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选定剧中主要角色的演员,对剧中18首戏歌进行谱曲创作,并组织人员开始排练,六个月之后进行试演。

  创排该轻歌剧,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很多,诸如人员角色的安排、创作中的难题、将来如何市场运营,等等,当前最主要的还是资金短缺问题。李强说,为此,这几天他都奔忙于筹措资金,忙碌背后是他对做成这件事的决心。

   音乐版的清明上河图

  (迅哥儿唱):孔乙己来酸溜溜,

  (众唱):过酒胚呀茴香豆。

  (众唱):多乎哉来不多也,

  (众唱):天勿长呀地勿久。

  (孔接唱):天哀哀呀地哀哀,

  孑然一身哭无泪。

  皇天不顾穷酸汉,

  聊与孩儿猜字枚。(字枚,方言字谜

  ——《鲁镇词调》唱词

  歌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美声、高音、西洋、高雅,甚至干脆看不懂,而鲁镇词调又都是充满着绍兴乡土气息的传统元素。将两者融为一体,或者说把绍兴地域风情、本土音乐元素用现代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是这部剧作让人期待的地方,也是主创人员独具匠心的表达方式。

  鲁迅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再三点明,他笔下的故事一般都发生在一个叫做鲁镇的地方。而绝大多数鲁迅研究者认为,所谓鲁镇,应该就是鲁迅的故乡——绍兴。

  作为鲁迅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虚构的鲁镇,却比有些真实地名更为著名。用鲁镇来概括(指代)鲁迅笔下人物和鲁迅笔下绍兴风情,不但显得更加洗练简约,也获得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编剧寿为民在解释这部轻歌剧的剧名时说,词调本是绍兴一种曲艺的名称,但在绍兴之外,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个曲艺种类。在汉语中,词调的普遍含义是指文词和音调,或指诗和词的格调,因此剧名《鲁镇词调》更富含歌剧、轻歌剧意蕴。

  《鲁镇词调》之所以不直接以歌剧而以轻歌剧作体裁,寿为民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歌剧毕竟须有歌剧的样子,而《鲁镇词调》作为对绍兴地方音乐元素的荟萃,它不能也不必使全剧保持前后一致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基调;作为对鲁迅笔下人物和鲁迅笔下绍兴风情的演绎,它也不构建贯穿全剧的剧情和故事,以及塑造贯穿全剧的人物形象。因此,把《鲁镇词调》定位为轻歌剧,取其既有的含义,又不怎么拘泥于的意思,而使《鲁镇词调》更正宗纯粹。

  汪嘉宝说,现在的歌剧和轻歌剧其实也早已没有了必须运用美声唱法这个制约,尤其是中国的歌剧和轻歌剧,早把民族唱法甚至通俗唱法融入进来。

  如果我们只是创作一部纯粹的歌剧,那必定超越不了《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如果让鲁迅笔下的吴妈唱美声,那味道全变了。汪嘉宝说,所以这部歌剧里的18首歌的曲风、唱腔,必须打上地方的烙印,展现地方特色。

  在几位主创的设想中,《鲁镇词调》将大量运用诸如越剧、绍剧、莲花落等绍兴音乐元素,不同人物角色运用不同的唱腔,再融入轻歌剧本身具有的特性。

  也因此有人担心,这部轻歌剧会不会成为一部大杂烩三不像

  将如此繁多的歌曲风格统一成一个整体,汪嘉宝说,难就难在这里。

  作为这部剧作的主作曲家,汪嘉宝直言压力很大,因为接下去他既要按照剧本要求,在所谱的曲中展现绍兴元素,又要将繁多的音乐元素通过改编、配乐、配器、和声等各种音乐手段,巧妙地捏拢,形成一个主题音乐,让这部剧作有一个统一而鲜明的音乐风格。

  我的毕生所学都将用在这一部剧作里。汪嘉宝笑言,他和他的作曲家团队——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的教师们,不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创作,还要教唱,为的就是让这部作品出新出彩。

  用李强的话来说,就是要把轻歌剧《鲁镇词调》创作成为一幅绍兴的清明上河图。当然,这幅清明上河图侧重于用音乐手段来描绘情景,是以音乐形态为主的清明上河图

  除了体裁上的匠心,《鲁镇词调》的剧本还隐含了现实和时代背景。全剧通过鲁迅穿越,自往至今,回望鲁镇,体味今昔巨变。

  鲁迅创作这批小说作品是在1917年前后,他所看到的社会是封建秩序已被冲破,新秩序还没建立,正是一个无法无天的零法治社会,百姓生活痛苦,所以阿Q在赵太爷面前才会那么卑微。百年之后再来回顾,对比现在我们所在的法治社会,人民得到了尊严,地位平等,生活幸福。寿为民说,这使他在创作《鲁镇词调》时,特别赋予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寄望今人更加珍惜当下社会,尊重法治精神。

  新瓶装旧酒

  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鲁迅

  

  往大了说,轻歌剧《鲁镇词调》正是遵循这样的理念创作,以求创新。

  在绍兴这块土地上,曾孕育和产生了绍剧、越剧这样称得上全国大剧种的戏剧种类,并从未停止推陈出新。而不变的是,其脚下的土地,那就是它们不同于其他戏剧种类的绍兴元素。这两大剧种的戏曲音乐,与新昌调腔、诸暨滩簧戏和落地唱书,还有绍兴莲花落、平湖调、宣卷、词调、鹦哥班等一并存在,极大地丰富了绍兴本土的音乐宝库,构成了风格特别鲜明,曲调特别优美,又特别原始原创,具有独特风情的绍兴音乐元素。

  现在,国外有音乐家特别注重收集整理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民间音乐。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音乐,往往包含有人们从未听到过的音乐元素。在一个音乐创作极度丰满的时代,作曲家经常会遇到左冲右突都是熟悉的旋律和音符的尴尬和苦恼。地方民间音乐中所包含的丰富、独特、鲜活、饱满的音乐元素,恰恰可以让作曲家找到创作新音乐的灵感。寿为民说。

  饱含绍兴味道的,在外地人看来怪怪的词,搭配上怪怪的曲,能让人耳目一新。汪嘉宝略感自豪地说,以前和老寿搭配创作的歌曲,就是走的这样的线路,才一次次捧回全国金奖。

  汪嘉宝注意到,很多音乐的表达其实都在悄然改变,以适应人们所处时代的需求。例如早期的歌曲《东方红》、《南泥湾》等,都能从中看见陕北信天游的影子。现在的流行歌曲更不用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歌,编织进爵士、蓝调等音乐元素后,给人感觉焕然一新,被湮没已久的歌曲马上重新散发出活力来。

  一句话,一切艺术的创作,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需要不断从民间吸取养料,才会得到更多的时代共鸣,才会生长得更壮健。

  以前我们绍兴的歌曲、戏剧都是单一创作,《鲁镇词调》试图荟萃绍兴地方戏曲元素,集中加以展示,使之具有别样的风情,具有独树一帜的音乐风貌。李强说。

  当然,新生儿”——轻歌剧《鲁镇词调》是否为世人所接受并认可,最终有待市场检验。但是,它无疑是他们共同的音乐梦想。

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html/2015-02/11/content_1028725.htm

  • 党政管理机构
  • 纪检监察机构、群团组织
  • 教学机构
  • 教辅机构
  • 附属单位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