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园新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连线全国两会】叶飞帆代表:让学生公寓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根据地”

发布日期:2015-03-05    来源部门:     点击次数: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我校校长叶飞帆、副校长杜时贵分别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3月4日的《浙江教育报》、浙江省教育厅“教育之江”官方微信等媒体刊发《代表委员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2015年两会,倾听浙江代表委员关于教育的声音》文章,我校校长叶飞帆代表建议,让学生公寓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根据地”。原文如下:

  2015年两会,倾听浙江代表委员关于教育的声音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参会的浙江全国人大代表共97位,其中6位来自教育界,驻浙全国政协委员共有37位。“责任”是他们共同的担当。代表委员们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很高,不少人准备了好几个议案提案。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方青已是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这次带了8个议案,其中有6个是关于教育的。也是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徐秋芳带了4个议案,都是有关生态环境的。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之前是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对教育可谓一往情深,他带来“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职称评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和“关于建立政府主导的、贯穿终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建议”两个教育提案。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代表委员们有关教育的声音吧。

  全国人大代表、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叶飞帆

  让学生公寓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根据地”

  随着选课制、教育资源网络化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大量增加,学生的班级归属逐渐淡化,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学习日趋重要,学生公寓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根据地”。显然,长期以来对学生公寓单一住宿功能的观念与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产生矛盾,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亟待改革。
  事实上,高校除了进一步突出第一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以外,还必须适应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常态,拓展育人平台,将公寓作为开展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提升学生素质、提供综合服务的主战场,使育人工作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接地气,从而产生更好的效果。
  基于这一认识,借鉴国内外高校住宿制学院、中国古代书院的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可以开展书院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首先要突破传统的院系学生管理模式,将学生集中居住的公寓区划分为若干个规模适度的管理单位,以“书院”命名,赋予书院新的功能和内涵;同时调整书院的用房布局,为强化育人和服务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实现书院管理队伍的实体化,实现学生工作重心从学院转移到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可以形成书院的育人、服务、维权功能。
  突出“育人”,就是实现育人平台由第一课堂向第二、第三课堂的延伸。将书院打造成综合性的学生社区,为学生发展个性、践行德育要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发展平台。书院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充分融合。发挥学校养成教育传统优势,深化诚信教育,倡导公益实践,设立各种践行平台。利用书院这个平台,还有利于推动更多干部和教师广泛深入学生、走近学生,促进导学、助困、解惑,使工作机制逐步走向常态化。
  突出“服务”,就是实现服务工作由“方便管理者”向“方便学生”转变。推进辅导员全部进驻书院,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明确分工,由书院直接负责学生素质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资困助学、生活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工作,让服务育人更加贴心。推进事务集约,在各书院区设立“一站式”学生事务中心,让学生可以在书院办理与学生处、教务处、团委、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等各个职能部门相关的事务,真正让学生 “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
  突出“维权”,就是在机制上保障学生发展需求得以实现。书院和学院实行“双院协同”机制,学院主要负责学生第一课堂教育工作,并为第二课堂提供强大的学术支撑。书院主要负责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为学生的学习选择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为学校和学院的学习管理提供有效的手段。书院为学生“代言”,为学生“维权”,就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与学院和各个职能部门沟通,并协调争取各类资源服务学生发展。
  (下略)

 

                            (宣传部 供稿)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