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园新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喜迎党代会 共谱新篇章】砥砺奋进的五年: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发布日期:2018-12-06    来源部门:     点击次数:

  编者按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中国共产党绍兴文理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将隆重举行。这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学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申请更名设置绍兴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回眸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和师生员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为了总结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振奋全校师生的精神,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首要政治任务转化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前进的强大动力,满怀信心地迎接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绍兴文理学院报》、绍兴文理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校内媒体联动开设《喜迎党代会 共谱新篇章》专栏。

 

  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4项,其中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各类国家级项目156项;共发表SCI、SSCI、EI一级及以上论文、一级出版社专著1148篇(部);共获发明专利授权数379项;累积到校科研经费总额2.13亿元……(以上数据不含2018年)
  近五年来,学校科研工作风生水起,在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学术交流、服务地方、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整体科研实力稳步提升。
 


搭建平台,科研领域在拓展中深化    


  只有搭建好平台,才能给老师们创造更多更好登台施展的机会。
  从科研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到科研队伍建设、科研校内外协同,近年来,学校的各类科研平台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突破,更在质量上实现了提升。
  今年10月,随着“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被列为2019年度省级重点实验室,我校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增至3家。
  学校“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继续入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15年11月,浙江省山体地址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汇报会

  学校还建立了岩土力学与地质灾害实验中心,与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建立绍兴分中心,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合作组建了“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中心绍兴分中心”,与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浙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等。
  与此同时,诸如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绍兴市王阳明研究院、绍兴黄酒研究院等一批颇具地方特色的、政产学研合作紧密结合的高层次科研机构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2018年5月,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落户学校

  高层次的科研平台相应带来的是高水准学术活动。近五年来,我校举办的高水准学术活动持续扩大影响,对提高教师学术交流水平,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与会师生能够通过参与论坛,近距离地与高水平专家学者们交流与探讨,开阔视野,提升水平。”2017年10月28日,首届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绍兴国际论坛在我校隆重开幕。校长王建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希望通过这一国际学术论坛的召开为我校教师带来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近五年,学校成功举办“中日可积系统联合研讨会”“全国非线性分析、最优化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2017地下水保护与水系统安全国际会议”“纪念陆游诞辰8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王阳明逝世48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江南暨越地文化名人与文化世家全国学术研讨会、“大数据与期刊研究工作新视野”等一系列各研究领域的大型学术活动。  
 

第五场风则江大讲堂之“大师对话”:鲁迅与但丁

  2018年4月,中意文学的两座高峰——鲁迅与但丁在我校“相遇”,并进行了“跨时空对话”。这是学校依托省级学会“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的优势,开展的第五场风则江大讲堂之“大师对话”。“大师对话”以“名人+民间”之力,进一步把鲁迅文化和绍兴文化推介到了国外。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批示,“这种外宣方式可以进一步总结推广”。  

立足地方,教师服务地方能力显著提升  


  化学化工学院沈润溥老师的办公室里,到处堆着材料,一张小黑板上还留有几个化学名称。心无旁骛,埋头忙碌,沈老师手头有10多个科研项目在同时开展。他与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全合成新工艺,2007年以来累计生产维生素A及类胡萝卜素累计实现销售超过50亿元,利税近20亿元,其中,沈润溥教授主持的“基于膦酸酯合成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的新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14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占海华,纺织服装学院教授,担任了多家企业的科技指导员,两次被评为绍兴市优秀科技指导员。她联合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3项,主持横向课题的经费近200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性专利40多项。她所研发的新产品项目中,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施丽莲,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作为科技指导员入驻浙江博盟精工机械有限公司和绍兴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为合作企业的科研水平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与企业合作成功申报浙江省重大专项1项,入选省重点企业研究院青年科学家。
  我校教师还积极参与政府部门规划研究,先后承担参与市、县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发展规划研究课题200多项;立足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开展越地文学艺术、越地历史文化、越地书法艺术等方面研究,发表论文200多篇、专著30多部。
…………
  立足本地,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老师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学校的发展方针。
  五年来,学校组织参与各类科技对接服务活动100余次。在浙江省技术成果拍卖交易活动周、中国(嵊州)电机展览会暨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活动、宁波人才科技周活动等现场,都能看到我校老师活跃的身影,也促进了教师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间的无缝对接。
  五年来,学校取得的省科技进步奖中,80%来自于与企业的科技合作成果;直接面向市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性课题占学校科研课题总数的比例达到46.6%;累计签订各类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近500项;学校科研经费中,来自企业和政府部门委托项目的横向科研经费约占全部科研经费的50%左右,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指标得到快速增长。
  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又一有力抓手。目前,学校已在各区县(市)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组织开展“百名教授博士下基层”。  
 

百名教授博士下基层开展科技服务

  截止2017年底,教师中有77位赴企业科技脱产挂职,210人次承担企业科技指导员。学校连续多年被授予市企业科技指导员工作先进单位,9位老师被评为绍兴市十佳企业科技指导员,12位老师被评为绍兴市优秀企业科技指导员。  


建章立制,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日臻完善    


  “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是我们科研工作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重点学术工作量量化办法》《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科研人员赴企业科技挂职工作实施办法(修订稿)》……近年来学校推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努力构建与国家科研管理制度改革和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研管理制度的导向作用。
  科研经费的规范有效使用,是教师们在开展科研工作时经常会遇到的困扰。为此,相关部门相继就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重要核心要素和环节作了制度修订和规范加强,全面调动全校各部门及广大教职员工的科研工作积极性,确保科研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从学校、学院、学科三个层面完善优化科研服务机制,依靠师资队伍、科研管理队伍、科研团队三支队伍开展科研,这是我们这些年开展工作的基本着力点”,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每年根据科研发展规划和年度科研指标任务,科学技术处和人文社科处都会结合各二级学院的人才队伍和科研特点,通过征求意见、双向讨论等形式,科学合理分解工作任务与目标,明确各二级学院和科研考核单位的年度科研工作重点和任务,确保每年科研任务顺利完成。  
 

风好正是扬帆时。
  今年5月,在2018浙江科技成果拍卖会(春季)上,我校张新华教授的专利拍出百万元。这是我校有史以来第一次高价转让科研成果。
  今年11月,我校又被列入首批55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列入项目为书法。
  秉承“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职员工学术水平服务”的理念,学校科研工作正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行。
 

 

编辑:张颖 苗欣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 |  浙ICP备05014572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